游琅琊山
文/陈钦然编辑/磐石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一行五人,乘坐的士来到位于滁州市西南郊的琅琊山风景区游览。
的士把我们送到景区东门的入口处,我们下了车,便徒步上山。上山的路,被称为琅琊古道,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块、石条铺成,尚宽阔平整。眼前的古道,蜿蜒曲折地伸进层峦叠嶂的深处,并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我们的行进的速度也由快逐渐变慢。这时,我们在缓慢地行进中,愉悦地欣赏着路两侧美丽如画的风景。
映入眼帘的满目皆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巍峨的山峰连绵不断,艳阳普照下的青松翠柏特别苍劲,傲然挺立在山巅和岩缝中。山涧幽深,丛林青翠,古木参天,数不胜数,这些苍老的古树见证着琅琊山悠久的历史。山溪流水潺潺,溪水清澈透底,飞溅着白色的浪花。山坡花草丛生,草是绿茵茵的,花五颜六色,散发着沁人肺腑的芬香。蜂蝶在鲜花丛中飞舞,吮蜜戏花,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争鸣在林间。我们如同行走在一个极乐世界,或是如入仙境一般,使我们忘记了疲劳,精神振奋,浑身是劲,有说有笑地向前攀登。
就在我们攀登的途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建在两座山峰之间的拱形石门,石门非常高大,石门上方雕刻着“峰回路转”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们跨过石门,回首再次仰望石门的上方,也雕刻有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蔚然深秀”,字体依然是苍劲有力。
过了石门,则是一路下坡,这时,我忽然醒悟,懂得了石门上“峰回路转”四个字的意涵。在下坡路上行走,感到特别轻松,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观景的兴趣也更加浓郁。
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看到竖立在路旁的琅琊山景区简介,得知琅琊山,古名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系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一条山脉,这里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自古有“皖东第一名胜”之赞誉,还享有“蓬莱之后别无山”“皖东明珠”之美誉,是我国二十四座文化名山之一。一九八五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在此建立“琅琊山森林公园”,并列为全国七个重点森林公园之一,一九九八年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皖东久负盛名的游览胜地。游览琅琊山也是我们这一行人多年来的夙愿,这一次,我们就是慕名而来的。
在路旁还树立有景区景点的指示牌,指示着各个景点的不同方向,一个指示牌指示着“琅琊寺”,一个指示牌指示着“南天门”,一个指示牌指示着“醉翁亭”,还有指示其他景点的指示牌。
由于我们一行五人大都是年过古稀,去“琅琊寺”和“南天门”等景点还要再登山,我们都感到力不从心了,于是,就选择了去“醉翁亭”景点,去这里不需要登山就可以到达。
在通往“醉翁亭”的途中,有一块特大的巨石,巨石上雕刻着“琅琊深秀”四个秀美的草书大字,我们兴趣满满地在巨石前拍照以作留念。
拍照后,我们继续前行,在接近“醉翁亭”景点时,又有一块巨石雕刻着“琅琊山”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可以说是特别大,非常醒目,吸引着我们走向前去观看。在巨石前有很多游客,轮流在巨石前拍照留念,我们等待了很久,才轮到我们拍照。
在此处,我们看到游览路线分出两个方向,一条路线是通往同乐园和欧阳修纪念馆,另一条通往醉翁亭。同乐园和醉翁亭两个景点相聚四百米,我们决定先参观同乐园和欧阳修纪念馆,再去醉翁亭。
同乐园分东西两院,以亭廊相连,动静相宜,园名由郭沫若亲笔题写。进入同乐园,首先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假山园林,这里,树木假山不落于俗套,却又显得精致大方,迎面的悬崖峭壁上雕刻着多位名人的书法。穿过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月门,就是同乐园的东院。这里便是欧阳修纪念馆,馆内有欧阳修塑像和全面介绍欧阳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画。庭廊两则镶刻苏轼、苏唐卿、祝枝山、赵孟、文征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碑刻,置身其中,让我们观赏后,叹为观止。
欧阳修纪念馆,是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滁州,其间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为纪念欧阳修,安徽省滁州市修建了欧阳修纪念馆。
参观同乐园和欧阳修纪念馆后,我们就来到“醉翁亭”景区。这里是以中国最著名的古亭——醉翁亭为主的景区。
醉翁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在全国闻名遐迩,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我们在景区看到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欧阳修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之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景区内还有二贤堂、宝宋斋、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六一亭、宝宋新斋、醒园、解醒阁、菱溪石、洗心亭、让泉等景点。
据史料了解,醉翁亭初建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绪七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原样,数百年来,虽然历遭变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正如醉翁亭中的一幅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百里,亭影不孤”。
我们还看到醉翁亭景区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四面环山,幽雅而宁静,古树婆娑,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亭中欧阳修的立像,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离亭不远有一泉水,从地下益处,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碑刻。
醉翁亭北有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堂内二人的塑像,并肩而立,非常伟岸。亭柱上有二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遗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这是对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家事而贬谪滁州愤愤不平,又为两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深表钦敬。
由于时间短暂,我们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了醉翁亭的几处主要景点,便依依不舍地离开,这时,已是下午,腹中已有明显的饥饿感。在走出琅琊山景区大门的时候,我为没有能游览其他景点而感到遗憾,但是,也为能够亲眼目睹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的醉翁亭而感到荣幸。
醉翁亭为欧阳修而建,它见证着当年欧阳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伙奸党,被贬至滁州太守后,常在此饮酒赋文的那一段历史。
历史不可遗忘,以史为鉴,历史的悲剧,不可重演。
、4、30(农历3月26日)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陈钦然,涡阳人,现为涡阳县诗词协会会员,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原涡阳县石弓区齐山乡乡长。有诸多作品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