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豆面灯悠悠故乡情(魏慧)
作者:魏慧
安徽学习平台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的老家——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元宵节不光要吃元宵,还要蒸豆面灯,这是从老辈人那里传下来的习俗。
正月十五的上午,人们要先和面,和面时加点盐,这样吃起来更香,面不能太软,否则做出来的灯站不住。豆面灯蒸熟后在灯碗里插上灯捻,灯捻是用火柴梗缠上棉花做成的,再顺着灯捻淋上香油,这样豆面灯就做好了。豆面灯点燃后能发出金黄色的光,所以民间又叫“金灯”。
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祛病。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在堂前屋后都放上点燃的豆面灯,还要端着灯照照屋里的各个地方。等到豆面灯灭了,我们就可以吃豆面灯了,可以蘸油吃,吃起来又香又筋道,一股豆面香留在唇齿间,令人回味。
如今离开老家已经三十多年了,早就不蒸豆面灯了。年元宵节正值疫情期间,不能出去赏灯,居家闭关时,心血来潮,想吃豆面灯了,于是我就凭着记忆去做。豆面灯出锅后,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不错,还是那个久违的味道。不过,小时候吃的是味道,现在吃的可是满满的回忆!
虽然现在有了更方便实用、造型多样的花灯,但是,一盏盏传统的手工豆面灯,仍然是老辈人永远的回忆,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承载着人们割舍不断的乡愁!
(作者系安徽省亳州市市民)
责任编辑:崔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