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南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简介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淮河·淮海·淮左·淮右·淮东·淮西·淮南·淮北·淮安·淮阳·淮滨…………
→“淮海”,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主要包括淮阴与海州地区(江苏连云港)在内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它东濒黄海,西连中原,南邻江淮,北接齐鲁。区域内山水相连、习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以来区域之间就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四渎”之一、七大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
→“淮左”“淮右”,古地名,源于唐宋辖区设置。唐设置“淮南路”,北宋初设“淮南道”、后置“淮南路”。
“淮南东路”又称“淮左”、“淮东”,多水,辖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安徽中东部和江苏东部,包括扬州(江苏扬州,代表名人鉴真、秦观、王守仁、吴三桂等)、泰州(今江苏泰州,代表名人施耐庵等)、楚州(江苏淮安)、泗州(江苏盱眙)、真州(江苏仪征)、海州(江苏连云港)、通州(江苏南通)、滁州(安徽滁州)、高邮军(江苏高邮)、天长军(安徽天长)。“淮南西路”又称“淮右”、“淮西”,多山,辖区主要是今天的安徽省江淮地区。包括:寿州(安徽寿春/寿县)、庐州(安徽合肥,代表名人包拯、刘铭传、李鸿章、卫立煌、张治中、王亚樵等)、濠州(安徽凤阳,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代表名人另有蓝采和、李善长、徐达等)、舒州(安徽安庆)、和州(安徽和县)、蕲州(湖北蕲春)、黄州(湖北黄冈)、光州(河南潢川)、无为军(安徽无为)、六安军(安徽六安)。“淮左”(“淮东”)、“淮右”(“淮西”)辖区建制今已不存在。→“淮南”“淮北”,今有淮南市、淮北市,均为安徽省辖地级市;古代的“淮南”、“淮北”一般指淮河以南、淮河以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淮南”是千年古城,代表名人包括黄歇(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刘安(淮南王,著有《淮南子》)、谢玄等。寿县是淝水之战古战场。“淮北”名人有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竹林七贤之一)等。→“淮安”,江苏省辖市。代表名人有韩信、枚乘、梁红玉、吴承恩、关天培、刘鹗、周恩来等。
→“淮阳”,河南省周口市下辖县。代表名人有老子(一说安徽省涡阳县)、伏羲氏(另有甘肃天水说法)等。
→“淮滨”,河南省信阳市下辖县。代表名人有孙叔敖等。
……
阿红|淮河啊,我心中的河
阿红淮河啊!你是我心中的河,你是我梦中的河,你滔滔奔流的拍岸绿水,一古脑都淌到我的心窝。啊!家乡的河!淮河啊!多少回一家人围上饭桌,挟着菜儿就想起你淮河,我想闻闻喷香的麦仁糟,我想尝尝黄亮的攀子馍。啊!家乡的河!淮河啊!多少夜想借一双飞天的翅膀,搭月船渡向家乡的村落,想看看共捉迷藏的朋友,想瞧瞧出走时诱眼的渔火。啊!家乡的河!淮河啊!一宿飞过五千里关山,我扑向你,像振翅的天鹅。我举起怀中幼儿嫩藕似的臂膀,指点着你,说这就是淮河。啊!家乡的河!淮河啊!让我弯腰掬一捧激流,洗去那蔽眼的萧索景色,让我俯身饮几口清水,冲掉记忆中的血泪与饥饿。啊!家乡的河!淮河啊!怎能一眼看遍千里美景,让我抚抚红榴,摸摸绿禾,怎能一朝访遍两岸人家,让我吻吻婴儿,问候爷娘。啊!家乡的河!淮河啊!默记你长夜里的灾难,曾走南闯北,我毫不畏缩,想象你朝阳下的新姿,离千里万里,我乐得雀跃。啊!家乡的河!淮河啊!你两岸有山南海北人的足迹,山南海北也有你的儿女奔波,珠江一一长江、黄河一一辽河,谁不期待儿女心胸广阔!啊!家乡的河!淮河啊!你是我心中的河,你是我梦中的河,让我带一筒家乡的水,走遍祖国的天涯海角!啊!家乡的河!年8月作者简介阿红,本名王占彪,年1月20日生于陕西省华阴县,年春随家迁居安徽颍上县,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文系,年毕业,同年9月在本溪市第二中学参加工作。年9月调到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任编辑、编辑组长。年11月到昌图县金家公社插队。年4月任铁岭地区文化创作组办公室负责人。年2月任《鸭绿江》杂志编辑组长、编辑部副主任。年9月起任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书记处书记,兼任《当代诗歌》杂志副主编、主编。年3月退休。曾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后被聘为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年1月1日19时40分,阿红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