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贤故里中药之都安徽亳州市国土空间总

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404/4603724.html
1.亳州市简介

亳州市包括一区三县,即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总面积平方公里。

亳州市,古称亳,别称谯城,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皖豫鲁苏四省交接处,北依河南省商丘市,西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为皖、豫两省交界,全市行政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截至年末,亳州市常住人口为.0万人。年,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于亳年,在亳境内建嵇方国。西周,在亳州建立姜姓焦国。春秋初期,焦国被陈国所灭,后陈国被楚国灭。秦时,置谯县、城父县,属泗水郡。西汉时,属沛郡。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在谯县治豫州刺史部。建安二十四年(年),分沛国治谯郡谯县治所。三国时期,魏黄初二年(年),封谯郡为“陪都”。西晋时,在此置谯国,后又为谯郡,治谯县。北魏正始四年(年),为南兖州治所。北周建德六年(年),在谯县设置总管府,统辖数州。北周大象元年(年),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隋大业三年(年),改亳州为谯郡。唐武德四年(年),谯郡更名为亳州。武德五年(年),在亳州置总管府,辖亳、宋、颍、沈、谯等州。武德七年(年)改亳州总管府为都督府。宋时,亳州属淮南路,宋真宗升亳州为集庆军。金时,属南京路,下辖6县5镇。元至正十五年(年),刘福通起兵反元,在亳州称帝,建“宋”政权,亳州为国都。明朝初年,亳州为县,属南直隶凤阳府。弘治九年(1年),又升县为州。民国元年(年)亳州改为亳县。民国37年(年)8月成立亳州市。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专员公署。年3月11日,国务院撤销亳县建制,建立亳州市(县级)。年5月1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地级亳州市,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新设立的谯城区。

亳州市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和省域交汇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亳州市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亳州市行政区划图

2.目标战略2.1发展愿景

世界中医药之都、长三角颐游之城。

2.2功能定位

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

世界中医药之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华夏酒城、文化旅游强市、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2.3发展目标

至年,城市发展全面完成绿色转型,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美丽新家园基本建成。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与中原城市群内城市紧密合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互联互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稳固。

2.4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区域融合战略:坚定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抢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皖北四化同步发展等战略机遇,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联系,全面对接省际毗邻区域其他城市。推动多条城际铁路和区域快速交通线路互联互通,强化港口分工合作,加快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

绿色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城市新格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系统推进各类自然生态要素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构建蓝绿相间的城乡空间格局,将城市融入于蓝绿生态网络之中,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有机融合。

内涵提升战略:摒弃单纯依靠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路径,探索土地从增量为主转向增存并举、存量为主的模式,通过盘活存量、做优流量、增存减挂钩等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单位土地生产效率。

魅力彰显战略:以空间品质提升为重点,保护传承自然与历史文化价值,构建富有魅力的国土空间。改善城乡风貌景观,创造富有特色的良好人居环境。

3.区域协同3.1促进区域生态保护

融入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协作:推动建设涡河绿色生态廊道并融入淮河-洪泽湖区域大生态廊道;加强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淮河流域水系污染防治,推进淮河流域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助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生态屏障示意图

3.2提振区域联动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建设,实现区域快速通达;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积极参与中原城市群建设:协同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同治共保,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亳州一鹿邑、亳州一夏邑等省际毗邻区域交通快速通道建设,加强毫州与中原城市群毗邻市县的协作发展。

区域联动发展格局示意图

3.3加强区域文旅协作

支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药博会、国际健康旅游博览会等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品牌作用,保障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汤王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重要旅游项目的提升空间,与周边城市共建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

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涡河文化旅游带:延续涡河文化历史根脉、弘扬涡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涡河文化故事,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涡河文化旅游带。打通柘城-鹿邑-谯城-涡阳-蒙城的跨省域沿涡河旅游通道,串联沿线旅游景点,形成涡河文化旅游大廊道。

3.4提升区域服务能级

积极培育国际化服务功能:积极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中医药国际会展业的发展,完善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国际社区,并相应配套国际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方位支撑亳州国际化发展。

建设权威中医医疗服务集群: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医院,组建区域中医医疗服务集团,在医疗资源共享、分诊分工协作、医疗人员培养等方面形成协同合作模式;以中医药技术力量为支撑,组建跨区域特色中医联盟,全方位提升亳州在中医药医疗服务方面的对外辐射能力与区域影响力。

4.国土空间总体格局4.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中心引领,轴带延展,河渠成网,田园交融。

中心引领:构建一主三副的城市发展格局;

轴带延展:建设涡河生态经济带,推动形成谯城一利辛和蒙城一利辛城镇发展轴;

河渠成网:构建由西淝河、北淝河、小洪河、茨淮新河等主要水系交织形成的生态格局;

田园交融:构建由各种生产要素交融形成的农业发展格局。

总体格局

4.2绿色高效的农业空间格局

两带、三区、多园。

两带:涡河沿岸中药材种植示范带、沿西淝河绿色农产品产业带;

三区:北部粮食生产功能区、中部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南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多园:多个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农业产业园区。

农业空间格局

4.3安全韧性的生态空间格局

两轴、三心、多廊、多点。

两轴:涡河、西淝河生态主轴;

三心:安徽蒙城县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安徽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安徽利辛阚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

多廊:小洪河、茨淮新河等生态廊道;

多点:谯城区药都林海景区、涡阳县道源湿地公园、蒙城县森林公园、利辛县港口公园等。

生态保护格局

4.4协调有序的城乡开发格局

一核两翼三极、一带两轴多点。

一核:中心城区;

两翼:古井、空港卫星城;

三极: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县城;

一带:涡河生态经济带;

两轴:谯城一利辛、蒙城一利辛城镇发展轴;

多点:十河、魏岗、大杨、义门、许疃、张村等13个重点城镇。

城乡开发格局

5.文旅发展格局5.1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要素

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底线管控。

3处历史文化名城;1处历史文化名镇;3处历史文化街区;处文物保护单位;处历史建筑;处不可移动文物;3处传统村落;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

5.2体系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一轴、一带、三城、多点。

一轴:涡河流域线性文化主轴;

一带:市域历史文化遗产联动发展带;

三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毫州、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涡阳县和蒙城县;

多点:市域内历史文化镇村、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各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

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5.3特色鲜明的城乡风貌格局

保护乡村空间风貌:保护村庄聚落特征,传承原有村落的格局与肌理,充分展现皖北地区“合院式”的民居特色,加强对传统建筑形式的保护、传承和丰富。控制村庄整体高度,禁止建设高层建筑,新建建筑以低层为主。村庄聚落内重点塑造村口空间、广场等开放空间、公共建筑及其外部空间这三类公共空间,提升空间品质,增加乡村活力,塑造乡村特色风貌。

凸显城市特色风貌:突出亳州“九水润城,汉魏遗风,活力药都”的城市总体风貌特色定位。突出水系纵横、城市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特色,在涡河两岸延续并拓展核心风貌特色,塑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九水润城”胜景;延续城市中轴秩序,推动希夷大道城市中轴建设,强化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特点,保护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强调“汉魏”文化特质;展现富有现代魅力和活力的“药都”风貌,不断激发城市活力。

城市特色风貌

6.综合立体的交通网络体系6.1对外交通通道

结合区域发展形势和格局,构建与周边区域通达的交通走廊网络体系,构建“两轴四射”的米字区域交通走廊格局。

两轴:京毫合通道、郑毫宁通道

四射:亳永德通道、亳淮徐通道、毫阜汉通道、毫漯许通道。

亳州通道图

6.2铁路

高速铁路:一横二纵三联。

一横:亳许城际铁路;二纵:京港高铁、砀山—利辛城际铁路加密线;三联:阜蒙淮(北)城际铁路、亳蚌城际铁路、蒙淮(南)城际铁路”。

高速铁路图

普通铁路:一横两纵。

一横:三洋铁路;两纵:京九铁路、青阜铁路。

普通铁路图

6.3公路

高速公路:两横两纵三联。

两横:盐洛高速(G)、宁洛高速(G36);两纵:济广高速(G35)、德上高速(G);

四联:徐淮阜高速、五亳高速、宿遂高速、亳郸高速。

高速公路图

普通国省道:四横七纵十二联。“四横”分别为G、G、G、S,“七纵”分别为G、S、S、S、S、G、S,“十二联”分别为S、S、S、S、S、S、S等。

快速通道:环线快速通道、机场快速通道。

6.4航空

航空运输:亳州机场位于谯城区与涡阳县交界处涡阳县刘竹村,初设为4C级,预留4D级扩建空间。

6.5水运

水运:规划将亳州港布局为4个港区,分别为谯城港区、涡阳港区、蒙城港区、利辛港区。其中,谯城港区下辖1个作业区(大寺作业区);涡阳港区下辖2个作业区(城关作业区、西阳作业区);蒙城港区下辖2个作业区(双涧作业区、常兴作业区);利辛港区下辖1个作业区(阚疃作业区)。

水运规划

7.城区空间格局7.1经典传承的城市空间结构

中轴引领,玉带串联,环脉相映,九区共融。

中轴引领:以希夷大道城市中轴引领城市空间发展;

玉带串联:围绕涡河构建“一河两岸”的空间发展态势;

环脉相映:促进林拥城、小洪河、亳城新河等绿环水脉相互融合;

九区共融:构建九个品质宜人、风貌协调、职住均衡的功能片区。

中心城区空间格局

7.2可游可憩的蓝绿网络系统

“一环三廊,多带多心”的蓝绿网络系统。

一环:环绕主城区外围构建林拥城生态绿环;

三廊:沿涡河、铁路线两侧打造涡河景观绿廊、小洪河景观绿廊、铁路防护绿廊;

多带:依托宋汤河、赵王河、亳宋河等主要河流打造多条沿河绿带,并串联成网;

多心:以市政公园、曹操公园、林拥城植物园等市级公园为主体打造生态绿心。

蓝绿网络系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