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狱哨兵退伍卖泡面伴侣人生不过一碗面

一捆“贡菜”,让退伍军人维持了体面生活。

许多年以后,面对院子里挂满的风干菜时,曾飞总会想起自己在内蒙古监狱岗楼“下哨”后的那些夜晚。

那时候,他刚从老家安徽来到内蒙古的赤峰监狱,还是个“新兵蛋子”。

寒冷夜晚,曾飞持枪站在监狱岗楼上,要站整整两个小时的哨。冬天夜里气温零下20多度,可以直接把他的鼻涕冻成冰条。曾飞站得腿脚发麻发酸,冷得浑身发抖。

曾飞在内蒙古当兵时(左)

下哨后他回到中队,泡了一包当地小卖部买的泡面。面条的香味“滋溜”一下钻入他的鼻孔。他将手放在泡面盒子上,渐渐觉得,也没那么冷了。

在赤峰监狱站岗的两年,泡面成为他“下哨”后最忠诚的陪伴。

多年后,当他在江苏工厂,看到脱水后的青菜、胡萝卜、包菜和裙带菜,闻到那一股蔬菜的天然香气,他又迅速想起了遥远北方那碗热腾腾的方便面。

是啊,人生不过一碗面。脱了水的蔬菜,是泡面伴侣,也是这碗面的灵魂。

靠着经营“泡面伴侣”,开店两年,曾飞在亳州首付了一套平方米的商品房。为了拿货方便,他又买下一辆面包车。如今,越来越多的义门镇青年,都闻声回乡了。

看押重刑犯

年,曾飞被分配到武警内蒙古总队赤峰市支队,看押赤峰监狱里的犯人。

赤峰监狱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据说,直到年初,那里一直是关押15年以上重刑犯的地方。

为防止在押犯人出逃,赤峰监狱建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里还用铁丝网布成警戒线,顶部设有高压电网,不远处设有岗楼。

岗楼上哨,实行24小时轮流制。

放哨时,士兵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犯人一旦靠近警戒线,就要让他们回去;如果犯人越过警戒线,就要鸣枪示警,犯人如果不终止越狱,就要开枪了。”

曾飞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监狱岗楼上上哨。

犯人们喜欢挑衅“新兵蛋子”。曾飞刚去的时候,“他们就故意靠近警戒线,也不越过去,就这么看着你。因为他们知道,没越过去,我们是不能开枪的。”

重刑犯们,也不是时时都如此“嚣张”。他们也有软肋。

曾飞所在的武警部队,有时还要去“搜监”。像收音机、刀片、香烟都是不被允许私藏的。方便面却例外。

犯人们很爱“方便面”。“他们平时统一在监区食堂吃饭。探监的时候,家属会给他们送些方便面,我们一般不没收。”

内蒙古的冬天,士兵们的食堂里,也很难见到新鲜蔬菜。“最常吃的是酸菜,酸菜饺子,或者其他腌菜,吃到嘴都犯酸了。”曾飞就着酸菜吃饭时,总忍不住想到家乡的特色菜——“贡菜炒腊肉”,“贡菜用温水泡发,加入腊肉五花肉一起炒,一咬菜叶子嘎嘣脆,像海蜇一样很Q弹。”

曾上贡清朝朝廷的“贡菜”

逢年过节,或是有贵客到访,曾飞的母亲总会端上这道菜。但在内蒙古,曾飞吃不到。

曾飞的战友来自全国各地,各人的乡愁化作对家乡美食的惦念:山西肉夹馍、四川火锅、甘肃牛肉面…为了解馋,曾飞周末会和队友一起请假,跑到外面一家做赤峰当地小吃“对夹”的摊子上,一人一张“对夹”,在街上边吃边聊。

而大部分时候,看押工作是机械和枯燥的。

冬天的内蒙古夜晚,气温经常徘徊在零下20多度。为了驱赶寒冷,也为了解馋,在老兵的建议下,曾飞常常跑去小卖部,买一包一块钱的当地泡面。

冲泡面时的香味钻入他的鼻孔。他将手放在泡面盒子上,身子暖了起来。妈妈做的“贡菜炒腊肉”,也被清晰地脑补了出来,就着方便面,一块儿下肚。

“有点丢军人的脸”

年,曾飞退伍回到了安徽亳州老家——涡阳县里一个叫“菜园”的小村子。

那时,菜园村的年轻人基本都走光了。大部分人去了广州、杭州等地的工厂打工。只留下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孩子。

在村里,除了种菜,没有别的谋生办法。曾飞认为,自己最“对口”的职业莫过于保安或保镖。但他又觉得,当了保安,自己在部队里学的“擒敌”、“刺杀”、“射击”,似乎没了用武之地。“保镖应聘起来又很难,他们更喜欢招特警部队出身的军人。”

左右犹豫之下,他还是一个人跑到了亳州市,沿街找新楼盘。“有新楼盘就会招保安。”不过,在市区转了整整3天,曾飞也没看到一个新楼盘。

恍惚中,曾飞到了一家饭馆门前,打算进门应聘服务员的岗位。抬脚时,他看到门口张贴的红色招聘启事,写着服务员一个月工资为元至元。他没往里走,转身就离开了。“不是歧视,就是觉得,有点丢军人的脸。”

最后,几经辗转,他又回到了亳州市。

没多久,女儿的出生,让他彻底留在老家“菜园村”,“哪儿都不去了”。

上架“朝廷贡菜”

亳州市,是华佗、花木兰、曹操、老子、庄子的故乡。

当地“菜园村”的苔菜,在乾隆年间,曾年年进贡。它是当时朝廷的贡菜,也是曾飞在内蒙古放哨时,最想念的妈妈菜。

那是一种色泽鲜绿、质地爽口的生草本植物。

贡菜一年采摘两季,从田里拔出之后,要把菜根一圈圈剥掉,用当地特制的“苔刨子”削皮。削完皮后,用刀片将贡菜从根部划到茎部,再将它挂到绳子上,挂在屋檐或小路边的绳子上,进行晾晒。

三亩地产的贡菜,要在十几天内全部晾晒完毕,“不然就会烂在田里。”上小学时,曾飞就经常在夜里被叫醒,帮家人做“贡菜”,边做边哭。“除了身高不够,晾晒程序做不了以外,其他步骤我很小就会了。”

很长一段时间,菜园村的贡菜总是被菜贩子,以30元一斤左右的价格收去,再以50元一斤的价格卖到重庆、广州等地,作为吃火锅的配菜。

曾飞将目光瞄准了它。

年,曾飞开了家淘宝店,把唯一的产品:晒干的贡菜,挂上了网。

那些热气腾腾的“上哨”夜晚

曾飞店铺的贡菜定价为40多元,去掉快递费用,一斤贡菜能比卖给菜贩子,多挣5块钱。

“当时网上卖贡菜的只有一两家店铺”,曾飞自家地里产的贡菜很快就不够卖了,他开始走家串户地搞收购。

他也吃过亏。

为了收到品相最好的“一级菜”,他给农民开出条件:收购价远高于菜贩子。菜农很快把一整捆贡菜抱来,“外面菜颜色绿得能滴水,扒开一看,里面的菜颜色都发黑了。”

后来,曾飞慢慢学乖了。收货的时候,他直接当着菜农的面,一颗颗验收。菜农看着被挑出来的“残次品”,总会恳求:“给我带着吧,价格算便宜一点。”

干贡菜的品相全靠天气。品相好的“一级菜”,长度在80公分左右,颜色翠绿。

晒贡菜当天如果是个大晴天,一天就能晒好,这样的品相最好。如果当天天气不好没晒干,沾上了露水,菜就会变黄变黑,“但其实菜的品质还是好的”。

曾飞狠狠心,还是没要。

贡菜给曾飞的生意打开了局面,小店生意旺了起来。在接单时,经常有客人询问曾飞:“你们家为什么不上一点辣椒啊?别的脱水蔬菜有吗?”被问得多了,曾飞开始寻找其他的脱水蔬菜。

他尝试做胡萝卜干,但做出来晒干的胡萝卜,“颜色、规格总没有别家的好。”他就跑到江苏,一家著名的脱水蔬菜厂去学习,才发现原来人家是用大型的烘干机来做的。“根本不用担心今天下雨、明天阴天。完全不受天气影响。”

曾飞直接跟工厂谈了合作,在店铺上架了胡萝卜等脱水蔬菜。

在工厂里,他还看到了脱水的混合蔬菜,“就是吃泡面时候,搭配的混合蔬菜包”。那一刻,回忆涌上心头,他一下想起了在内蒙古监狱岗楼放哨时,那些“热气腾腾”,被方便面慰藉的夜晚。

他当场定了青菜、胡萝卜、包菜和裙带菜,让工厂做成混合蔬菜包,再上架到店铺。

镇上回来的年轻人

曾飞说,购买“方便面伴侣”最多的,是一线城市的小白领。

中国泡面销售排到了全世界第一。在天猫的推动下,各种高端泡面相继崛起。蒋芬是高端泡面的死忠粉。三年前,她从广西来到北京,成为“格子楼”里的一名北漂。每个月房租占去她将近一半工资。冬天的时候,蒋芬在淘宝上买泡面,也在淘宝上,下单曾飞的脱水蔬菜“泡面伴侣”。

这些年,跟着方便面的大盘,曾飞的生意也应声飞起。

混合蔬菜包的销量持续上涨,曾飞又开始“动员“村里人,开发了更多脱水蔬菜的品种,莴苣、花菜、白萝卜、豇豆、黄瓜等。

曾飞的父母、妻子,如今都在店里帮忙。最高峰时,曾飞的店铺毛利达到20多万。

他在镇上,租下了一个冷库,常年用来存放做好的脱水蔬菜。每天下午两点之前的单子,他都要当天从冷库中取出包装好,当天发货。

看着曾飞的生意红红火火,镇上陆陆续续回来了一批年轻人。他们也开始做起了脱水蔬菜的生意。

(原标题《监狱哨兵退伍卖“泡面伴侣”:人生不过一碗面,灵魂都在“蔬菜包”里》。编辑高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