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涡阳县涡南镇满村尽是上班族

本文转自:安青网

“刚开始的时候,碰见村里人打招呼问我干啥去,我还不好意思说上班去。”说起当初刚进村里手套厂上班的情景,今年62岁家住涡阳县涡南镇邵大村刘小庄村组的谢桂英打开了话匣子,“我都活了六十多年了,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农村人起早贪黑地下地干活也是家长里短聊得最多的。真没想到,我这个年纪还能进厂,而且还是在自己村里,用城里人时髦的话讲,我也是上班一族了。”

谢大娘聊的这事,还是要从去年6月份说起。谢大娘现在上班的手套厂,就是位于涡阳县涡南镇邵大村的“彩勤手套厂”,年出生的老板邵彩勤是土生土长的邵大人,在返村创办手套厂之前,在义乌的服装、手套厂打工了快20年。年午季麦收时节,涡南镇“四送一服”办和村干部在摸排在外成功人士信息的时候,了解到邵彩勤在家的消息,第一时间上门专程进行了走访,并详细地介绍了涡南镇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谈起对老家这些年最直观的感受,邵彩勤说,就是村里变得又干净又美了,小时候,从镇上到村里唯一的一条主干道还是土路,碰到雨雪天气,十天半月都出不了门,只能呆在家里。现在状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水泥路不但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就连家家户户门前也是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了。

凭借着这么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对市场的经验,手头上也有了一定的积蓄,邵彩勤内心深处割舍不掉的家乡情也愈发的强烈。年午季麦收之后,邵彩勤毅然地回到了老家。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对农村的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很多在家的其实都是想找点活干,可又没合适的地方去。”邵彩勤说自己曾经也是“过来人”,非常明白老家人的“无奈”。

说干就干,邵彩勤利用自家闲置的三间大平房,办起了邵大村的第一家家庭作坊——邵大村彩勤手套厂,在镇“四送一服”办和村里的协调帮助下,解决了水、电、路等问题,邵素云结合村里的实际,主要采取了两种用工方式。一种是针对村里50-65周岁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孙子又不在身边,可以选择固定在厂里“朝九晚五”得上班,另外一种是面对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妈妈,这部分人群因为平常要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往往“身不由己”,厂里针对她们专门量身定制了灵活的上班形式,就是可以把缝纫机、原料带回自己家做。两种形式“上班”都是采用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既能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又能解决她们自己生活上的问题,真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谢大娘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一个留在了上海、一个留在了合肥,两个孙子也都随父母在所在城市上了学。“说实话,现在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的,我来这个厂上班,真不是冲着能挣多少钱来的,就是想手头上有个事干,打发打发无聊时间,而且厂里还有十几个老姐妹,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甭提日子过的多滋润了。”谢大娘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乐呵呵地笑道。

“早上送过孩子到学校之后,我就开始在自己家里上班了,到下午孩子放学,白天至少能做6个小时的活,有时候晚上加加班,我一天能挣六七十块,一个月能有将近元的收入,这个工资,在我们村里绝对算得上高收入了,而且吃住都在自己家,挣的全都是纯收入,核算下来,就是跟在县城里上班比,也算不错的了。”今年31岁的邵大村邵油坊村组的刘子英,谈及现在的生活,一脸的满足感。

春潮涌动,返乡创业就业天地格外宽广。在如今的涡南镇大地上,所辖的16个行政村,村村有企业、户户有作坊的产业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更多的“谢大娘”、“邵素云”正在成为这片土地上乡村振兴蓬勃生机的活力源泉。(马伟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