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尊鼎没有几千年历史却诉说了几千年历史

00:30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正式开播,同步在总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上线。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配音演员张云明,我讲述的文物是一尊青铜圆鼎,名为“告别田赋鼎”,现收藏在中国农业博物馆。这尊鼎为双耳三足式,通高99厘米,最大直径82厘米,重千克。鼎腹上部刻有《告别田赋》铭文,文中历述了田赋也就是农业税的变迁以及农民生活的变化。鼎腹下部的雕龙与瑞兽由祥云围绕,寓意国泰民安、社会和谐。这尊鼎从何而来?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告别田赋鼎(央广记者朱敏摄)

“交公粮”是上世纪很多农民记忆里难忘的场景。打完粮食后,到了规定的交粮日,农民们或推着板车、赶着马车,或开着拖拉机前往交粮点排队交粮。这“公粮”其实就是农业税。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例,农业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直到上世纪90年代,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每年还要上缴七八百斤“公粮”。

王三妮:作为老百姓,总是想每年多打点粮食,生活得好点,也能多交点公粮。我们家14亩地,一年交七八百斤粮食。

上世纪50年代,福建省连城县“农业税收据”和清流县“土地特产农业税收据”(记者朱敏摄)

其实当时,农民要缴纳的远不止农业税一项。比如安徽涡阳县新兴镇,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过七八百元,而要缴纳的税费就有10多种。新兴镇寺后村党总支书记刘震坦言,繁重的税负不仅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也恶化了干群关系。

刘震:在年以前,一季小麦、一季黄豆,又加上烟叶税,人均大概缴块钱。那时候的干群关系,(干部)下去就是收钱,张嘴就是要钱。

年江苏省农业税纳税通知书(央广记者朱敏摄)

年6月,顶着违纪的风险,新兴镇出台了税费“一次清”方案,和农民签订协议,按照新的标准征收。

时任新兴镇党委书记的刘兴杰:规定相当严格,增加一分钱,农民有权拒付,只要是每亩交了30块钱,你再向老百姓、农民手里去收一分钱都是不允许的。

新方案实施后,平均每人减轻税费元左右,一个村减轻将近万元,政府财政照样正常运转。新兴镇的尝试成为星星之火,河北正定、湖南武冈、贵州湄潭等7个省份的50多个县纷纷效仿,农村税费改革很快便成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中央已决心将地方自发性的探索提升为全局性农村税费改革。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安徽省率先开展试点。三年后,改革在全国铺开。到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免征农业税,农业税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已不足1%,彻底取消农业税的时机已然成熟。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税税率总体降低一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扩大免征范围(央广记者朱敏摄)

年1月1日这一天是广大农民的大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正式废止,延续了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

龚秀娟:现在不但不往上缴税了,而且国家还直接给咱们粮食直补,要不说只赚不赔了呢,现在都嫌地少!

王三妮:我们种地是越来越有劲,农民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看到取消农业税的消息,村民们欢欣鼓舞(央广记者朱敏摄)

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有着家传铸青铜器的手艺,他决定用家里仅有的几万元积蓄,铸一尊鼎来纪念这件大事。

王三妮:免田赋是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这么大的好事让我们赶上了,心里特别高兴。鼎是用来记载国家大事的,所以想把这个鼎铸好,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然而,儿子儿媳却不太愿意,他们原本想用这些积蓄买辆汽车。但王三妮心意已决,自顾自开始了铸鼎计划。儿媳白路彦说,看到老头儿的坚持,全家最终被感动了。

白路彦:我父亲他就坚持着,自己开始做模子,写上面的铭文,汗流浃背的,其实我看着也挺心疼的。他慢慢地把我们感动了。我说咱先安个空调,你愿意做就做吧。

历时1年多,王三妮的“告别田赋鼎”完工,年6月12日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正式收藏。博物馆讲解员朱一鸣说,“告别田赋鼎”入驻后,已经成为馆内标志性展品。

朱一鸣:这个鼎是国家取消农业税标志性的历史见证物和纪念物,他表达了亿万农民的心声,也是党和国家实行德政的见证。

王三妮和他的告别田赋鼎(央广记者朱敏摄)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鼎上刻写的铭文。《告别田赋》铭文,共字,是只有小学文化的王三妮查阅大量资料,反复修改,历经几个月写成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的感情。铭文最后这样写道: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告别田赋鼎上的铭文(央广记者朱敏摄)

据统计,年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村税费改革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亿元,人均减负率达80%。此后,每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落地,反哺农业、统筹城乡,从收税到补贴,一减一增的变化,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富裕的曙光。

在希望的田野里、在丰收的沃土上,一簇簇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一层层金黄的麦浪沙沙作响。四海丰收无饥馑,大地从容谷满仓,这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书写出的辉煌篇章。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书写辉煌篇章(央广网发中国农业博物馆供图)

张时雨:我是中国农业博物馆讲解员张时雨,出生于年,并有幸在建党百年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望着“告别田赋鼎”上的铭文,我看到了年来的田赋变迁,一字一句都体现着党对亿万农民最深厚的关怀,一笔一画都承载着农民对党最朴实的感激。也让我认识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作为年轻的“三农”工作者,更要将“三农”情怀深植于心,为“三农”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总监制:刘晓龙顾玉才

监制:高岩

总策划:樊新征崔欣

策划:丁飞孙鲁晋

协调:冯烁朱敏李昊刘梦雅赵初楠韩雪莹

记者:朱敏

编辑:朱敏

讲述人:张云明

旁白:方亮

制作:初熙

新媒体:杜希萌王远

音响资料整理:方媛

顾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鹏堂

鸣谢:中国农业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