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时晴家庭
栗时晴是一名共产党员,丈夫在北京是一名武警。年,栗时晴创建了涡阳县楚店镇栗时晴家庭农场,农场坐落于楚店镇,是一家以品牌粮食黑小麦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家庭农场,产品加工和办公场所平方米,土地流转面积亩,大型收割机,旋耕机10部,主营黑小麦及五谷杂粮,是一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家庭农场,产品注册商标为“自家田”,年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等荣誉称号。年被亳州市政府评为“市级十佳家庭农场”等荣誉称号;年10月被亳州市农委产业扶贫推荐评为“市级特色种养业十大家庭农场”;农场走“产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放心食品、安全食品品牌,让消费者都能吃上放心食品。
年栗时晴丈夫部队举办十佳军嫂评选,栗时晴获得“十佳军嫂”荣誉,一家三口上台领奖。
为发展地方经济,繁荣市场。栗时晴放弃了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家乡,成立家庭农场,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创业伊始,她带领乡亲们种过泡桐树,桃树,花卉等,林下套种花生,红薯,但种这些经济作物虽然收效很大,但是费时费力,要想形成产业,就必须要有深加工,要深加工就得保证质量,只有质量保障才有市场。经过多方调研她发展黑小麦这一项目非常有潜力,于是她开始引进推广种植黑小麦,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和种植规程操作,保证黑小麦原粮纯天然,在原粮保证的基础上,农场又安装了先进的石磨面粉生产线,石磨面粉采用低温低速在不损坏面筋质的基础上生产出的黑小麦全麦粉,不仅营养全面,而且口感醇香,倍受消费者青睐。
年过年栗时晴带着孩子去部队探亲,一家三口在北京天安门留念。
扶贫先扶智,扶智就要靠学习,培训等途径来增智,农场免费提供广泛开展种植技术和产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科学种田的本领,实现增产增效。扶贫要授人以渔,不要授人以鱼,为贫困户找准方向,传授从业技能,从政府输血扶贫转化为自己造血扶贫,实现富裕。“农场取得效益和发展,不能忘记社会责任”,她通过帮助贫困户土地流转,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培训等多渠道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免费发放黑小麦麦种,与他们签订黑小麦回收协议,刚开始他们还担心种植后卖不掉,一看签订包回收协议还比普通小麦每斤高3-5角,很高兴,其中栗兰东、栗广振、栗李氏贫困户,他们三户土地租给农场(元/亩),栗李氏年龄大,没有干活能力,农场定期进行慰问,尽力帮助,改善他们生活,栗兰东家属、栗广振家属利用富余时间在基地和车间打工,还有脱贫户栗广才、栗广民、栗伟等,每日在农场干活60元,另外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杜绝他们因缺技术返贫。有知识有工作有土地租金作保证,使他们很快脱贫致富,农场还定期组织农场的人员去慰问他们,有一些贫困户他们不能经常来农场干活,农场在他们来干活的时候给他们干半天就立马结工资。情系困难群众,用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众,农场在栗时晴的带领下多次利用节假日慰问,与贫困户谈心,树立脱贫希望和信心,深受群众好评。楚店镇孙土楼村孙海燕白血病,栗时晴知道后,积极和同学联系,与同学一起捐资2千多元,自己另外又捐助2千元。年母亲节栗时晴在涡阳县妇联主席的带领下捐助闸北镇一个生病的女号甲甲2千元,为百岁老人捐助1千元,年为希望工程捐款元,用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年栗时晴为楚店镇贫困村送物质,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嫂,一名农场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农场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一个人的小康不是小康,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目标。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家庭农场参与精准扶贫,更有利于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就近发展生产的有机结合,取得租金、分红和工薪双收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家庭农场助力帮扶贫困户脱贫增收,提高贫困户的发展生产能力,不仅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而且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依法经营,在同行业中具有良好信誉,并在当地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原标题:《安徽省五好家庭事迹---栗时晴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