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州名臣汉名臣张良

张良(?一公元前),字子房,汉朝初期大臣,《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生于城父(今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张良的祖父和父亲,在战国时期,曾先后任韩国宰相。秦国灭韩后,张良图谋恢复韩国。他结交刺客用大椎狙击秦始皇不中,后避难逃往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北),认真钻研《太公兵法》。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张良投靠刘邦,成了刘邦的重要谋臣。

张良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在楚汉相争中,他提出了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的战略;当刘邦首先攻入秦都咸阳,秦王乞降时,张良劝阻刘邦入居秦宫,严禁汉军夺取宫中财宝,赢得人民的拥护,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张良对兵法有很高的造诣,因此一直受到刘邦的器重,夸奖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统一天下后,张良被封为留侯。他在巩固汉朝政权、消灭异姓王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张良晚年退出政治舞台,闭门学道,并从赤松子云游天下,善导引术。

张良进履

有一天,张良在一座桥上漫步,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把鞋摔下桥底,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看到老人偌大的年纪,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叫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鞋刚穿好,老人又故意弃之桥下,张良又拾,如是者三。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可是,片刻后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在此相会。

前2次会面,张良虽5更即起,却总是迟于老人一步,老人怒而不授。第3次张良夜卧桥头,半夜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这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10年会天下大乱,13年后你将在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见到我,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快步离去。张良很奇怪,待大明一看书名为《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谙韬略、足智多谋的智囊。10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13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

因为这段故事,张良为老人拾鞋的那座桥被称为遗履桥,地点就在今天的亳州市涡阳县石弓镇西侧的包河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