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有条河流,河边有三个古县,现在分为三

《太平御览》载:“涣水、雎水,传曰睢、涣之水出文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濉涣之间文章地,两岸多奇才。这两条河流之间文化灿烂,人才辈出,有嵇康、桓谭、白居易、张仲素、皮日休等历史名人,或出生于此,或成长于斯,或长眠此地。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涣水。

涣水来到安徽境内,据《水经注·卷三十》载:“涣水又东径铚县故城南。昔吴广之起兵也,使葛婴下之。涣水又东……径嵇山北,秘氏故居。嵇康本姓奚……涣水又东南径蕲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故甀乡也。汉高帝破黥布于此县,旧都尉治,王莽之蕲城也。水上有古石梁处,遗基尚存。涣水又东径谷阳县,左会八丈故渎。渎上承洨水,南流注于涣。”

这个涣水在哪呢?我们先来看看《水经注》记载涣水流经的铚县。

铚县

铚县,春秋时期,为宋国的铚邑,秦灭东周,统一六国,置铚县,属泗水郡(四川郡),南北朝时期,胡人占据北方,汉人南迁,铚县废,铚县一带为北魏占领,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置临涣郡(治所在铚县故城)。北齐天宝元年,废临涣郡,置临涣县。

这个铚县就是后来的临涣县,城池因临涣水而名临涣,又因城在涣水之北又名涣阳。

打开地图看一看,临涣集南侧有一条河流,这条河就是涣水,又称之为“浍水”,今天的我们都只叫它浍河。

临涣,历史悠久,古县很大,包括今日整个淮北市(相山以南)和涡阳县、蒙城县的一部分。据传西周时期,就作为南宿国国都,历史上曾为北谯州、临涣郡等州郡治所,自唐以来,长期隶属于宿州,元朝废临涣县为涣阳乡并入宿州。年,临涣随濉溪县改属淮北市至今。

蕲县

涣水继续往东流,就流经古老的蕲县,蕲县在今宿州市埇桥区南部,为宿南第一重镇。

蕲县,秦朝设县,王莽新朝、南北朝时期设为蕲城郡,我们学过的《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这里的“蕲”,就是指蕲县,古时大泽乡属蕲县。

蕲县,因在蕲水之北,地产蕲草而得名,又名蕲阳。《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四》载:“秋,九月,司空曹操东征袁术。术闻操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等于蕲阳以拒操;操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这里的蕲阳,基本被误认为是湖北蕲春县,其实三国时期的蕲阳就是宿州蕲县,曹操攻袁术,袁术渡淮逃往寿春,而蕲县就是淮河之北的重镇。

古蕲县很大,并龙亢、谷阳等县,南抵淮河,在唐中后期跨淮辖钟离,后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占据淮河以南,钟离还属濠州并为濠州治所。南宋末期,宋朝为了抵御蒙古大军,就在淮河北岸,宿州蕲县荆山镇建设城池,设置怀远军、荆山县。

蕲县,在元朝时期,和临涣一样,被废为蕲县乡,并入宿州。

谷阳县

涣水东流,流经谷阳县,谷阳县在哪呢?

今固镇县城南,有谷阳城遗址,谷阳县是西汉汉高帝元年设置,属沛郡,东魏武定六年,更名谷阳郡,谷阳县境内曾设置仁州治所,历史悠久,唐显庆元年,谷阳县废,并入蕲县。

谷阳故城亦曾长期隶属于宿州,明朝宿州隶属于凤阳府,但仍辖灵璧一县,固镇属灵璧,清朝宿州才不再辖县,成为散州,年4月设宿县专区,宿州辖境再次南抵淮河,这三座古城属宿州,但在年,临涣改属淮北,年,固镇改属蚌埠,所以,现在这三座古城分属三个地级市管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