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就在我们身边文/王昌元编辑/磐石近日,我和同事刘超、裴立一道去亳州办事,所见所闻,,我们由衷地感叹:同三年前相比,亳州人确实文明了。年春天,我们三位第一次到亳州党校学习,由于不知党校在哪里,从汽车站出来,拦住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中年汉子,他把我们左绕右拐,转了一个大圈子,才到党校,一伸手就要10元车费,后来我们得知从汽车站到党校,只有不足米的路程,这时我们才感到受骗了。晚上八点多,正当我们在党校三楼宿舍休息时,突然,楼下一汉子正在骂大街,那不堪入耳的脏话,使我们久久不能入睡。三年过去了。今年3月3日,我和刘超、裴立办完公事后,已是上午十点多钟,裴立要给爷爷捎买治哮喘的药,说此药是亳州一中附近一老中医配制的,效果很好。当我们来到亳州一中门前,左询右问,没问着,突然,我发现附近有一药店,就建议到药店去问一下。刘超说:“同行是冤家,咱不买他的药,他能告诉我们地址吗?”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药店,坐堂的老中医听我们讲明来意,不仅没有丝毫不悦之意,还热情地告诉我们,这个老中医姓毛,不在一中附近,而在离这里不近的外贸联合公司家属院内。老中医边说边把我们送出药店,并用手指明要去的方向,我们谢过老人,招手拦住一辆红色夏利,上车后发现司机是一位胖胖的青年,非常热情,当我们说出要去的地点时,司机也一时弄不清楚,他边走边问,找了一个又一个小巷,每到一处,他都下车上前询问……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深巷中找到了老中医的家,我们感动得掏出10元钱交给胖司机,并声明不让他找零了,可胖司机说什么也不愿意,留下三元钱,挥手向我们告别。当找到姓毛的中医,满以为按照惯例,只要给钱就能买到药,谁知我们又失算了,毛中医告诉我们:“为对病人负责,必须给病人号过脉才能用药。”并对我们表示歉意。从毛中医家出来,虽然我们没有买成药,但仍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我们又拦住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位瘦削的小伙子,我告诉他把我们送到小百货批发市场,小伙子微笑着用左手打了个手势:“放心吧,一定把你们安全送到。”刘超半开玩笑地说:“不把我们送到,就不给你钱。”“不给钱我就不让你走,留在我家里,用古井贡把你灌醉。”小伙子幽默地回答,使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当小伙子把我们送到目的地,计价器上显示是3元5角,但小伙子坚持只收3块钱。回涡阳的路上,我们一致认为:三年时间,反差实在太大,亳州的文明程度的确有所提高了,通过这次经历,我也深深感到,每一次真诚的微笑,每一句热心的话语,每一个关爱的行动,都在让人感受着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王昌元,男,年出生,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涡阳县作家协会主席。已在各类报刊、电台等媒体发表散文、小说等六百余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