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亳州晚报」
“新种子”带来的增收喜悦
亩产公斤!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种粮大户孙子富流转的余亩小麦再获丰收。
.6公斤!涡阳县新兴镇,一块小麦高产攻关田创全国强筋小麦单产实收测产最高纪录。
今年午收,相比丰收带来的喜悦,距离孙老家村30公里的这块麦田打破全国纪录的种子,让孙子富对未来感到“更加踏实”。
种子,农作物生命的开端,被誉为现代农业的“芯片”。近日,记者走进我市涡阳县的田间地头,探寻农业“芯片”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今年夏初,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种粮大户孙子富又迎来了一场大丰收,他种植的余亩小麦,每亩均产达到公斤,与去年相比,每亩增收超过50公斤。
“我去年播种的时候,将小麦种子换成了‘谷神28’。”孙子富说,这个去年刚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抗寒、抗虫害,且产量高,粮价也比之前种的“荃麦”一公斤高出一毛到两毛钱。
“谷神28”没让孙子富失望,今年为他增收了约15万元。
回忆起自己流转土地种粮的这些年,孙子富感慨万千。
年5月,孙子富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小麦和大豆。然而,规模上来了,不但效益没有提高,还连年亏损,“盲目选种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涡阳县农科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孙子富发现原来从小麦的选种,到播种时间、肥料选择等都是有讲究的,特别是小麦选种,这是小麦种植的起点,是高产与否的基础。
“每年播种小麦,我都会问农业专家,今年适合种哪种小麦,又有什么新种子培育成功了?”孙子富说,随着一个个小麦新品种的推广种植,他家麦地的收成越来越好,收益也越来越高。
“亳育麦”PK“进口麦”
“.6公斤,创造了全国强筋小麦单产实收测产最高纪录。”6月5日,在距孙老家村30公里的涡阳县新兴镇,农业农村部组织国家小麦产业体系等相关专家对一块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测收后发布消息。
“此次测产结果反映出国内育种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负责此次小麦实收测产的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认为。
这背后,是小麦育种界长期存在的“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困局,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百姓能否“既吃饱也吃好”。
市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王敬才说,国人评价一碗好面条或者饺子皮的关键,在于是否筋道。而用强筋麦面粉制作的面条、饺子皮,更符合国人口感筋道的标准。强筋麦面粉更是制作面包的原料。
但我国主要小麦种植区基本都是种植中筋小麦。每年需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数百万吨的强筋优质小麦,以满足面包等新兴面食产业的需求。
如何通过利用育种技术,将各类小麦的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培育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成为小麦育种界致力攻克的课题。
皖麦38在年实现强筋麦培育破题后,我市一直在着力培育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从年4月开始育种,集合了新麦26、济南17、烟农19三大品种优点的“谷神麦19”,在经过10年的研发后终于培育成功,又经过3年的试验,于年通过安徽省审定。
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发布的《年度中国强筋小麦质量状况》显示,“谷神麦19”主要指标优于澳洲白麦平均值。年1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举行的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暨质量发布年会上,谷神麦19以90.3分的成绩,力压美国硬红冬麦,夺得强筋小麦制品面包第一名。
涡阳新兴镇新兴社区种粮大户张启军今年种植了亩小麦,全部是“谷神麦19”强筋麦,每亩产量都在公斤以上。“这种优质小麦在市面上价格要比普通小麦高出0.1元左右,每亩地算下来能多收入近元。”张启军说。
“从年至年的生产实验平均亩产来看,‘谷神麦19’在黄淮南部麦区具有广泛的推广利用前景。”安徽(涡阳)谷神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说。
育种基地里的新希望
孙子富位于村道一侧的一块亩土地,目前是安徽省农科院和亳州市农科院的育种基地,麦收过后这里又开始了大豆的育种工作。基地内的每一垄田上都插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行育种数字编号。十年前,孙子富自愿租出自己的这块田地支持育种研发。在种植“谷神28”之前,他种植的“荃麦”就是由省农科院培育出来的。
据市农科院研究员姚莉介绍,大豆育种过程与小麦相同。首先确定育种方向,按照确定方向选择优秀的母本和父本。然后进行有性杂交,如大豆在每年7月底8月初进行去雄授粉作业,通过母本和父本之间的授粉,获得杂交种。之后种植杂交种并进行田间去杂,筛选出自己满意的种子再进行试种。
“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育种需要六年的时间,如果中间育种失败,需要的时间更长。育种到参加试验,还需要四年的时间。”姚莉说。
“希望新品种能尽快培育成功,让我能早点种上更高产优质的大豆新品种。”看着育种基地忙碌的场面,尝到育种成果的孙子富充满期待。
与孙子富这块育种基地一路之隔的田地,就是安徽谷神种业的育种基地,这里也在进行大豆新品种的育种试验。
“我们培育的是‘谷神豆2号’和‘谷神豆3号’。这两个品种目前已经育成,正在试验阶段。成功的话,产量将比现在较受欢迎的‘洛豆1号’更高。”王军说。
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也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但培育一个优良品种谈何容易?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王军说,多年来,他投入育种上的资金已超过一千万元。
付出总有回报。目前,谷神种业已有6个自主选育的小麦、3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家和安徽省审定,3个大豆品种的“谷神”系列种子参加安徽省试验。
涡阳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多年来围绕“一粒种子”加快品牌粮食联合体建设,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牌小麦,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围绕“一粒小麦”“一颗大豆”做强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已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6个。
为粮仓丰盈贡献“亳州力量”
千里黄淮大平原是中国粮仓,而地处黄淮平原腹地的我市则是这个大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7月,国家统计局亳州调查队发布数据,年我市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29万吨,位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小麦总产量.万吨,平均亩产.97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13.54公斤。
亳州粮食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小麦单产也多次位居全省第一位。作为皖北的“百亿斤粮仓”,多年来,我市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亿斤左右。据国家统计局亳州调查队数据显示,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04亿斤,是年全省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唯一双增市,实现粮食生产十七连丰。
“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小麦年播种面积比年减少万亩,但产量增加万吨。一减一增的背后是什么?是科技的力量。”涡阳县农业农村局生产室主任杨玉亭说,种子被称为农业“芯片”,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粮食稳,天下安”。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份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就进一步“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部署,提出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等重要举措。
“守住了粮食和种子安全,就能保证基本民生,保证把经济发展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王敬才介绍,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良种培育工作,每年利用专项资金支持科研院所、重点育种企业开展种子培育和南繁、北繁工作。全市累计培育农作物新品种38个,其中小麦27个、大豆6个、玉米4个、糯稻1个。
王敬才介绍,目前我市具有资质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25家,但具有育种能力的企业只有3家。
杨玉亭表示,种业企业是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种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推动种子技术进步、促进种业良性循环发展至关重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要加大力度培育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高端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研发选育包括优质小麦专用品种和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在内的粮食新品种,让好种子种出好粮食,让‘小种子’为乡村振兴贡献出‘大力量’。”王敬才说。 (本报记者曾莹莹李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