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7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的涡阳种

北京知名皮炎医院 http://liangssw.com/bozhu/11449.html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亳州新闻网

亳州新闻网讯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小麦已进入返青期,记者来到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看到种粮大户张林森正在农场里忙着进行田间管护。自年以来,张林森的农场已经7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看着田里长势喜人的麦苗,他又把目标“瞄准”了自己的第8个全省纪录。

科技田管效率高

2月14日下午,张林森正在“指挥”无人植保机对小麦喷施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记者看到,张林森用到的农药有联苯菊酯、甲呱嗡、噻呋酰胺等。“联苯菊酯可以防治红蜘蛛、蚜虫、白粉虱等虫害,甲呱嗡可以增强叶绿素合成、抑制茎叶生长,噻呋酰胺可以防治纹枯病、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等病害……”说起农药的用途,张林森如数家珍。

虽然这些听起来专业性很强,但对庄稼人来说,基本上都能了然于胸。“了解药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好用药时机。”张林森告诉记者,天气预报说,当天晚上气温将下降到零下三到四摄氏度,需要提前喷施防冻剂保护麦苗。

张林森说,防冻剂配方有很多种,一般是生长调节剂加上营养叶面肥,他采用的“配方”是甲呱嗡搭配芸苔素,能起到很好的防冻作用。张林森今年种了亩小麦,如何才能在一天时间里完成所有小麦防冻剂施药呢?

“靠它就可以了。”张林森指着空中一台正在返航的植保无人机说,“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能施药亩地,我有两台无人机,如果晚上加班干,一天就能完成。”

植保无人机不仅效率高,而且操作简单,只需要两个人即可,一人负责操控,另一人负责辅助工作。张林森说,只要把小麦地块的“四界”定位好,无人机就能根据提前设置好的喷幅、作业面积、高度等参数,自动规划作业路线,然后自动返航。

依靠“科技强农”,像张林森这样的“农场主”越来越多,不断推动我市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力争再创新纪录

年,张林森种植的小麦最高单产达到.18公斤,刷新了年全国小麦亩均单产纪录。自年以来,张林森已经7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次打破全国纪录。

由于去年夏粮产量高、效益好,秋种时张林森继续扩大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目前小麦长势喜人。“按照现在的苗情,今年小麦亩均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再次迎来大丰收!”张林森信心满满地说。

张林森的自信源自哪里?“要想获得好收成,既要不误农时,又要精细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张林森说出自己的种粮“秘诀”,小麦的生长期长,有时会遇到自然灾害,但不管是促进幼苗发育,还是防范赤霉病,都离不开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保障。

记者在张林森仓库里看到,里面堆放着一袋袋化肥。“农时不等人,种粮人提前备好农资,可以确保有备无患。”张林森说,他订购的化肥已经全部运到家,还采购了充足的农药,有了它们的“保驾护航”,小麦春管就不用担心了。

张林森还与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对土壤进行“体检”,了解土壤性能,再“对症下药”,研发出高产配方肥,为小麦等农作物精准补充肥料。另外,农业专家还会定期过来走访,查看小麦长势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

“春节后上班以来,省农科院专家已经来了2次,提出了不少建议,我们正在按照专家的意见开展田管。”张林森说。

据了解,今年涡阳县小麦长势普遍较好。“全县万亩小麦苗情明显好于去年。”涡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邱化义说,该县因地制宜抓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做好农资调剂调运,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落实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全市小麦苗情好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万亩,截至目前,一、二类苗合计.3万亩,占比94.4%,苗情长势总体较好。

我市提前谋划部署,于1月份下发了《关于印发小麦油菜抗寒防冻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动抗寒防冻减灾技术、科学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各项田管措施落实,保障粮油作物正常生长;成立农业气象专家联盟,通过惠农气象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