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前的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至此,一场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以中国人民的最终胜利彻底结束!
▲彭雪枫铜像
纵观抗日战争史,在涡阳境内,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伟大抗争从未停歇。
艰苦卓绝的抗争
彭雪枫(~),原名彭修道,乳名兴隆,曾化名望敏、彭雪峰,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彭雪枫和妻子林颖
年9月初,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人来到涡阳县新兴集,开创了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年2月,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6月又与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二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年新四军重建后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同年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转移到津浦路东。四师在新兴集期间,司令部直属机关有政治部、锄奸部、民运部、参谋部、军法处、副官处、供给处、拂晓剧团、拂晓报社等十多个部门。
六一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年,是为了纪念新四军第六支队在年“六·一”战斗中与日寇作战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立的。纪念碑高4米,碑上原刻有“灵奶庙革命烈士纪念碑”十字。年8月,由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原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张震同志亲笔题书,改为“六·一”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年6月1日,在新兴集发生了著名的六一战斗。新四军第六支队在新兴集举行“五卅”惨案十五周年纪念大会及阅兵仪式。大会开始后不久,接紧急敌情报告:宿县、永城、亳州、临涣等地的日军,分四路向新兴集分进合击,企图歼灭六支队主力。宿县和临涣的千余名日军,乘数十辆汽车经龙山已进至新兴集附近。
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随即做了紧急动员,指挥部队迅速进入阵地。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进攻,我军指战员顽强阻击,不断组织反冲锋,与敌展开内搏战,给敌以重创。敌虽一度攻进新兴集,纵火烧毁“精忠堂”和大部分民房,但仅仅半个多小时,即被我军夺回。战至黄昏,日军伤亡惨重,仓皇逃窜。北线永城来犯之敌,途中即被我阻击部队击溃。亳州方向之敌未敢妄动。经过一天激战,歼敌余人,余敌逃窜,击毁敌军车数辆,缴获军用物资甚多,我根据地军民也受到较大损失和伤亡。
新四军四师纪念馆位于涡阳县新兴镇新兴集,占地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内有司令部,刘少奇、彭雪枫、张震旧居,彭雪枫骑马铜像,彭雪枫德政碑,拂晓报社旧址,还陈列有各种图片和革命文物等。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亳州市党政干部廉政教育基地。
事后查明,我军事前虽作周密部署,但因驻守龙山、石弓山一线的国民党军不战而走,致使日军长驱直入。危急时刻,由于彭雪枫司令员沉着果断,机制灵活的指挥部队英勇作战,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沉重打击了日寇,保卫了边区,取得了这次反击战的胜利。
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位置: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镇政府西侧东北方向米
年5月11日,中央向华中局、北方局发出《关于敌进攻河南情况下的工作方针的指示》,要求河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部署命令。根据中共中央控制中原的战略部署,冀鲁豫区派一部兵力南下,建立了豫东根据地。8月15日,彭雪枫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西进,于9月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土顽李光明的战斗中,彭雪枫亲自指挥战斗,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殉国,时年37岁。
▲国家一级文物“彭公雪枫德政碑”
以纪念彭雪枫率部在新兴镇根治水害,造福人民。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今,当战场的硝烟散去,六一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此时正默默矗立在烈士陵园内,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而他们用血肉之躯在华夏大地上筑起的那座丰碑,终将在今后的漫长岁月中,不断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奋斗,无畏向前。
▲新四军四师纪念馆彭雪枫骑马铜像
开怀家国事,不言身与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哭彭八首》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共忆想,终夜不成眠。”“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荣哀何有尽,万众泪滂沱。”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这是毛泽东主席一生所撰对联中最长的一副,悼念英年早逝的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足以表达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彭雪枫的欣赏和怀念。(安徽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