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唐县推广ldquo玉米花生间作r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m.39.net/pf/a_6712024.html

高唐县强化科技支撑,坚持“试验先行、示范带动、高效运营”总思路,引进转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创新推出“玉米—花生间作”套种种植模式,不仅带动粮油作物均衡增产,还通过发挥复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自然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该模式获得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两项,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01

试验先行,

积极探索稳粮增收新模式

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存在粮油争地、人畜争粮、种植与养地不协调等突出问题,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高唐县强化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探索推出适合本地实际的间作套种新模式,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

(一)搭建创新平台。积极联系对接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花生研究所及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共建省农科院作物所实验站、花生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实践基地等科技平台,承担“盐碱地花生种植”“夏玉米夏花生宽幅间作栽培”等多项试验项目,累计开展试验任务7项、试验调查50余次。试验结果得到国家级、省级充分认可,全国花生玉米宽幅间作技术交流研讨会、全国花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教学会议等先后在高唐召开。

(二)探索最优模式。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土地禀赋和生产实践现状,筛选出适于高肥力地块的“玉米花生间作”套种3:6模式(边上种3行玉米,中间种6行花生,1亩地种4分玉米、6分花生),最大程度地利用玉米边行优势、花生生物固氮作用。在保障玉米产量的同时,高油酸花生亩均产量达到斤,比纯播玉米每亩增收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玉米不减产,花生保增收”。与传统种植管理模式相比,每亩可节电77%、节水75%、节药65%、节肥43%,降低了投入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推进了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加快“机器换人”。聚焦“耕、种、收”三个环节,自主研发改良出适用于“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且能同期播种可调节行株比的播种一体机、田间分带隔离喷药等机械,基本实现了玉米花生同时播种、独立管理的“从耕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亩均节省用工成本元以上。截至目前,已先后获得自动打孔式花生播种机、一种大豆防板结旋耕喧土覆盖播种机等机械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夯实了农业全程机械化基础。

02

示范带动,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高唐县充分发挥“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品牌效应,通过“看得见、听得到、会操作”的推广路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聚焦“看得见”,打造示范基地。依托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梁村镇、清平镇建立4个示范方,集中展示“玉米—花生间作”集成技术,展现种植效果。先后组织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现场观摩10次,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应用新技术。累计建成“玉米—花生”间作示范基地0余亩。

(二)确保“听得到”,创新推广形式。打造《专家播报》栏目,在农作物管理关键时期,采取“一事一讲解”的方法录制视频在县电视台循环播放。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通《农技专家当主播》云直播栏目,通过“屏对屏”直播教学,帮助群众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致富本领。运行“高唐融媒”抖音号、“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抖音号,对新型种植模式进行短视频推广。年以来已累计录播《专家播报》45期,直播《农技专家当主播》25次,受益群众30余万人次。

(三)围绕“会操作”,提供专业服务。组织杜立芝科技服务团队分包“玉米—花生间作”种植基地,一对一帮扶、点对点指导,累计培训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技术骨干多人次,有效保障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大面积“落地生根”。全县“玉米—花生间作”技术应用面积已达2万余亩。

03

高效运营,

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探索实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小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企业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建立在党组织引领下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规模化、抱团式发展的产业新形态,解决了农户和产业、市场的对接问题,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一)集约要素。组织召开社区干部集中议事会、村“两委”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进行层层发动,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农户确权土地、开荒地、大型农机具折股加入合作社;集体通过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将变压器、机井、沟头河沿和路边零星土地折股入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彻底改变过去村民单户种植经营和村集体将资源简单发包的低层次发展模式。以清平镇东大新村为例,通过推广“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积极对接上级扶持政策,争取资金、设施等投入多万元,流转土地余亩,优化地边、地沿和村民田埂新增可用耕地多亩,新增耕种面积8%,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二)提升效益。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先后引入鲁花集团、中粮集团等龙头企业,借力推广新品种和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引进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和强筋小麦,注入工商资本发展“订单农业”,以比市场价高的保护价收购。新品种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订单农业”从源头上降低了市场风险,让农户种销不愁。以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为例,与其它花生品种相比,市场价高出0.2~0.5元/斤。

(三)确保增收。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在扣除对农户的0斤玉米(价值约1元)的保底收入之后,按照1:2:7的比例,对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分成。除此之外,农户还通过在合作社务工获取收入,总体加起来农户亩均纯收入能达到元。与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相比,每亩增收0多元,真正实现了“一亩变成两亩田,亩均增收两千元”。村集体通过村级资产入社,协调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能分到两成的分红。以清平镇东大新村为例,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广“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年村集体可实现增收20多万元。随着村集体收入、农户收入的稳定增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