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亳州晚报」
全面激活农村的资源、要素、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但在亳州乃至皖北地区,却有不少农村资源资产长期闲置或低效利用。如何才能让“沉睡”的农村生产要素动起来、活起来?
位于我市涡阳县东北部的偏远乡镇石弓镇,自从被列为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试点乡镇后,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发生了美丽的“蝶变”。同时,该镇唤醒“沉睡资产”的成功实践也为全省尤其是皖北地区,发挥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涡阳县石弓镇,探寻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石弓密码”。
率先实践激活“沉睡资产”
走进石弓镇,一条条干净平整的柏油路直通村组,一棵棵树苗生机盎然,一条条河沟内可见鱼儿嬉戏,沟边、河岸到处是工人和机器如火如荼工作的场景。
“我们现在主要是对前期已经治理好的大中沟进行进一步整改,为下一步补栽苗木做准备。”石弓镇人大副主席张爱民说。
张爱民参与了石弓镇公共空间治理的全部工作,公共空间治理带给石弓镇的每一个点滴变化都让他欣喜不已。
年11月,涡阳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涡阳县农村公共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石弓镇率先行动起来,依据年土地承包政策为法律基础,把“三荒(山坡荒地、荒滩河滩、荒地)四边(河沟边、地边、塘边、路边)”和占用集体空间的土地、房屋和公共设施作为重点清理对象。首先就从治理公路公共空间开始。
“很多道路两边的沟都被村民挖路肩上的土填平了,用来种庄稼,原来加上路肩6米多的路,后来变得还有三米五,路边的树也被村民破坏了。”张爱民说。
这些土地已被占20余年,收回谈何容易?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才能干成事干好事。镇里动员所有村干部说服各村乡贤,让有威望的村民先归还把侵占的土地,并让他们参与到公共空间划地界、量地边工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向群众算好“政策账”和“经济账”。
“我们一条路一条路地治理,村民归还土地后,我们就重新挖沟,将村民土地与集体土地用沟隔开,对沟以外的集体土地拓宽道路,路基由原来不足6米,扩展到12.5米。”张爱民说,4个月的时间,镇里就清理出公路公共空间近40公里。看到治理好的道路宽阔了,出行方便了,一些村民的思想也转变了,对公共空间治理行动的态度,从之前的抵触变成拥护。
河岸滩涂“变身”湿地公园
石弓镇境内有座石弓山,当地百姓的“母亲河”——包河自西向东盘绕曲行。青山绿水间,小路蜿蜒数里,柳树随风摇曳,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出荡漾的倒影。走在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但就在一年多前,包河岸边却是另一番情景。“过去河坝全部被附近村民侵占,违规建起了房屋、牛棚、猪圈,河岸边到处是垃圾,河水也被污染了。”张爱民说。
拆除乱占乱建、清理垃圾积垢、清除岸边杂草……年3月,通过前期调查走访、实地听取民意,结合人文历史景观保护,石弓镇组织专组专班开始对包河水质及两岸环境进行“整容手术”。
“现在环境好太多了,过去抗旱的机器都进不去。”石弓镇东关社区村民张友良也曾将河岸边一块土地种上了庄稼,得知村里要修沿河路,毫不犹豫地归还了土地。
西关村村民罗运峰就没有那么“大方”了,他在包河岸边建有四间老房子。东关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文鸿与他是亲戚,“哪把钥匙开哪把锁”,镇里动员张文鸿前去做工作。经过耐心劝解,罗运峰家的违建第二天就进行了拆除。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包河岸边拆除了余处违建,清理整治河岸2.5公里,清理河道公共空间亩。
昔日滩涂地,今日杨柳依,目前这片湿地已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包河岸边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有仙人巷、万保泉、遗履桥等十余处文化遗产、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下一步石弓镇将把空间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规划建设沿包河文化旅游观光带,带动本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闲置资产成为增收“活水”
抓好公共空间治理,不仅是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要求,也是拓展村级集体增收渠道的有效手段。
两年来,石弓镇共清理出公共空间余亩,其中林地余亩,河道滩地及大中沟沟坝亩。所清理整治出的集体土地主要用于栽植乡土树种和景观树,并实行“一路一景”,.所种植的树木花草全部移交给村级管护,收入归村集体所有。自年下半年以来,石弓镇总计栽植树木近11万株,其中年栽植树木4.8万株。
在公共空间治理行动过程中,就连石弓镇最偏远的乡村——山后村也尝到了“甜头”。年4月份和12月份,山后村在清理出来的亩土地上,共计栽植了棵美国红枫、高杆女贞等景观树种,预计未来15年,这些树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万元收入。此外,山后村还清理出了60多亩水面、8.6亩水塘,并在村部3处建设用地重新改建了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和健身广场,落实了公墓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筑巢引凤来。公共空间治理的成效还让石弓镇争取到了省级公路提升项目。镇政府投资约万元,对18公里治理完成的省级乡道和7公里旅游路进行了提升,修建了“白加黑”沥青路面。
公共空间治理好后,如何管理也很重要。为此,石弓镇制定了月、周检查,日巡查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重点围绕河道生活垃圾清理、打捞河面漂浮物、路肩整修、树木管护等方面,有效巩固了公共空间治理的成果。
“石弓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石弓镇对空间治理的成功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模式,吸引了涡阳县各乡镇前来“取经”,甚至阜阳市、滁州市等周边地市也派人来学习经验。同时,石弓镇的做法也引起了安徽省有关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