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涡阳五周杀人案背后的五个家庭剥

即使回村,走上村里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他觉得脚上像踩着棉花,不真实,“有点怀念满是泥泞,坑坑洼洼的土路。”

办理身份证时,他像二十年前那样扑到柜台上,后面一个中年女性嚷嚷着“你怎么不排队?”他回头一看,才注意到自己的突兀。

4月20日,周继坤,周在春,周正国,周在化,周家华(从右至左)举着刚做好的锦旗,准备第二天一早去合肥送给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新京报记者赵蕾摄

新京报记者赵蕾编辑

胡杰

校对

本文约字,阅读全文约需9分钟

4月11日下午4点,安徽涡阳“五周杀人案”再审宣判,5名原审被告人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正国、周在化被当庭宣告无罪。

走出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庭,46岁的周在春忽然跪地,号啕大哭。他将无罪判决书举过头顶,宣告自己洗刷了罪名。

年4月11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外,安徽涡阳““五周杀人案”五名被告手持无罪判决书。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22年前的年8月25日夜间,涡阳县新兴镇大李村周继鼎一家五口被砍伤,其女周素华当场死亡。

案发后,当地警方锁定了村里的五名年轻人周继坤、周家华、周在春、周正国、周在化。几经周折,阜阳中院一审判处周继坤、周家华死刑立即执行,周在春无期徒刑,周正国、周在化有期徒刑15年。此后该案历经上诉、发回重审、再次上诉,年10月,安徽高院作出了“留有余地”的最终判决:判处周继坤、周家华死缓,周在春无期徒刑,周正国、周在化有期徒刑15年。

年1月4日,“五周杀人案”中服刑时间最长的周继坤刑满出狱。

此前,周在化和周正国已于年1月和2月刑满释放,周家华和周在春也在年和年年初走出监狱。

5人的平均年龄已有50岁。“不适应”是他们面对新生活时的直观感受。

4月20日,5个人再次聚在一起,商议追责事宜。“我们不要国家赔偿,一分钱也不要,只要求依法惩戒当年的办案人员,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是必须要完成的目标。”周继坤说。

一切都改变了

今年1月4日,周继坤刑满出狱。

那一天,涡阳县下了近十年来最大一场暴雪。漫天飞雪中,周继坤换上一身黑色羽绒服,在儿女的搀扶下坐上回家的车。

车行驶到涡阳县新兴镇大李村的村口,忽然有人说了一句,“先给父亲上个坟吧”,周继坤一阵愣神,“哇”的一声哭开了。

年1月4号周继坤刑满释放,在父亲周兴标坟头扑倒哭泣。受访者供图

四个月前,周继坤的父亲周兴标病重,每天问“儿子今天回得来么?”家里人骗他隔天就能到家,他在昏迷中盼着,最终没能挺过一个星期。

周继坤几步趔趄走到白雪覆盖的坟头,膝盖关节的伤痛无法支撑他下跪,他直接伸直双腿,整个人背朝下倒在了约10厘米厚的雪里,哭到几近晕厥。

为了庆祝重生,腊月二十八,周继坤花多块钱,摆了满满四桌酒菜,将家里亲戚全部请到场。时隔21年,一家人第一次过上团圆年。

周继坤在大周庄的家里,父亲的遗像摆在客厅的木桌上。新京报记者赵蕾摄

回到家近一个月,每天都有亲友来看望他。家里十几平米的水泥地上摆满了一箱箱的牛奶和饮料,像是办了一场喜事。

此前,周在化和周正国已于年1月和2月刑满释放,周家华和周在春也在年和年年初走出监狱。

周继坤出狱后,5个人就常聚在一起,期间几次抱在一起痛哭。他们也想过,如果没有这个冤案,他们会有啥样的人生。

案发前,周继坤在镇农机站上班,是让人羡慕的拿工资的人;周家华是村干部,他和周在化承包了一个变压器,兼职电工,维修电路;周正国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端,他带着从无锡批发的贴纸画南下,卖到广东各市县的小学,每月赚元;周在春是五人中唯一还未娶到媳妇的,平日里,忙完自家的农活,周在春开着拖拉机给别人家的农田浇水,赚点闲钱。

但一切都改变了。

4月13日上午,周继坤和家人来到父亲周兴标的坟前,将省高院的终审判决书复印件烧给了父亲,周家华等4人陪在周继坤身旁,每个人都烧了一份判决书复印件。

“不适应”

案发前,周继坤等5人都住在涡阳县新兴镇大李村。

出狱后,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外居住。即使村里熟识的面孔已寥寥无几,他们也极少回村。“杀人犯”的阴影让5人始终抬不起头来,他们觉得“丢人”。

4月19日,周家华回到废弃的老房子,他正在开锁。新京报记者赵蕾摄

4月20日,一位原来村里的邻居办婚礼,请帖发到周家华、周继坤的手里,两人托亲友送上礼金,没有参加午宴。他们坦言,在村里,还会害怕接触他人的眼光,更不愿抛头露面。

周继坤的妻子张侠考虑到方便照顾孙子孙女上学,搬到涡阳县城租房居住。

失去自由多天后,周继坤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时代的急速发展早已改变了他入狱前的生活经验。

在监狱里,他想着自己的冤情,时常翻来覆睡不好。回家后,他依旧睡不着。按照在监狱时的生物钟,他依旧每天五点准时醒来,再无睡意。到了晚上,他在手机里翻看各个媒体报道“五周杀人案”的新闻,再挨个转发到朋友圈,平均每天发送七八条,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十一二点。

除了回村办事,他都呆在县城的屋内不出门。“不适应”是他面对新生活的直观感受。

即使回村,走上村里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他觉得脚上像踩着棉花,不真实,“有点怀念满是泥泞,坑坑洼洼的土路。”

办理身份证时,他像二十年前那样扑到柜台上,后面一个中年女性嚷嚷着“你怎么不排队?”他回头一看,才注意到自己的突兀。

他买香油牛肉和卤猪蹄招待客人,周在化抢着用手机扫码,他掏出百元大钞丢给小卖铺,转头和周在化说,“用手机是咋回事,现金多好,还能讲价。”

儿子帮他注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