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南汇集老兵的红色基因

国庆节在单位值班期间,偶然看到一本由汝南县文化建设促进会编印的新书——《汝南·老兵故事》,图文并茂,真实亲切,油然而生的敬意滔滔不休。

这本珍贵的红色历史资料,收录了汝南县25个老兵故事。是县文化建设促进会全体人员在李金山会长的带领下,兵分三路,顶酷暑,忘晨昏,集中半年时间,走访了名目前健在的汝南籍老兵及后人,在获取 手资料的基础上,经朱合顺、马运庆等人执笔,佐以金新才、储鹤鸣等人的专业摄影,精心遴选了25个有战斗经历和立功受奖的老兵故事,在县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付梓成册。

老兵故事排在 位的丁福兴,是县城内人尽皆知的“老红军”。他年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瑞金被分配到中央警卫连,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跟随 将领罗炳辉,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负过三次伤,在头部、胸部和腰部留下了三处伤疤。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伤病原因,留汝南工作,担任过县商贸科长、粮食局副局长等职务。年提前离休。离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经常受邀到各学校、机关讲红课。年去世,享年96岁。

第二位杨世光,是马乡镇马南村人,年参加革命,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服从组织安排,不顾个人安危,先后在汝南马乡、确山竹沟和安徽的涡阳、江苏的淮宝等地开展革命斗争。杨世光一生命运多戗:打土豪时右腿受伤,“竹沟惨案”中死里逃生,洪泽湖机智歼敌,年含冤回老家务农,年平反昭雪享受红军待遇。(杨世光的儿子杨传亮是县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记忆中杨传亮是个大孝子,那些年经常见他下班后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在城区的大街小巷漫步,是众人眼羡的一道风景)。

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是抗日英雄史文昌、李刚和王效曾。史文昌是汝南县原王桥公社白庄寨人,他在16岁时被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抓去当了壮丁,后在山西娘子关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秦基伟(时任旅长)手下的得力干将,经历了大小战斗57次,身体7处受伤,9次荣立战功,一路升迁,从排长到连长,从连长到营长,从营长到郑州市警卫团长。转业地方后,继续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光荣传统,先后任县防疫站站长、医院院长。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李刚出生于年,是王岗镇后营村西李庄人。他少年习武少林,年参加革命,参加抗日战斗3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多人,立大功两次,二等功五次,获“抗日英雄”称号;王效曾出生于年,是永城县龙岗集王阁村人,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全身多处受伤,荣立三等功两次和多次营、团嘉奖。回地方后在马乡、县粮食局和外贸局等单位辛勤工作,年离休(享县处级待遇)。

第六位和第七位是两位百岁老兵。一位是张楼镇庙东村前张庄的抗战老兵潘廷运,他年参加革命,为解放全中国,随部队从华北战到广西,打了许多硬仗、恶仗,有着丰富的剿匪经历。潘廷运年退伍回农村,当了多年的生产队长,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本色。另一位是赵式仪,年出生于山东莘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和多地剿匪,身经百战。后转业汝南,先后担任和孝公社武装部长、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务,年从县教体局副局长岗位上离休。离休后又担任县老年体育协会会长,积极推广太极拳和门球技术。如今在红星广场和龙亭运动公园附近,还能看到他消瘦而目光炯炯的身影。

这本书还收录了16位抗美援朝的老兵。这些老兵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忆起当年 的经历时,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沉默不语,时而眼含泪花,流露出军人特有的刚毅和果敢,流露出军人特有的深情和柔肠,他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故事,让人为之动容,肃然起敬。这些抗美援朝老兵有:参加过 阻击战的张后有(95岁)、兵心不老的巫南玉(93岁)、见到毛主席的李家兰(92岁)、汽车兵黄丙道(90岁)、炮兵陈汉杰(90岁)、歼灭土耳其旅的刘金亭(88岁)、勇救两名朝鲜落水儿童的张学义(88岁),还有李治钊、沈长忠、苏长福、王俊民、杨万忠、殷耀明、陈廷德、刘东荣、王超凡等,这些老兵如今讲起在朝鲜战场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抗美援朝老兵张学义的故事(他的儿子张刚,是我二十多年的同事兼挚友),我看了不下五遍。张学义在朝鲜经历了多次战斗,负伤两次,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团营嘉奖多次,还勇救过两名朝鲜儿童,荣获“抗美援朝功臣”称号。归国后因一场大病,丢失了工作和户口,回家务农多年又被错定成假党员、假退役军人的“坏分子”,受尽磨难。年落实冤假错案政策时,被安排到县委门卫室上班,从县委办公室退休。他常说:“与在朝鲜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者。他们为了祖国的尊严,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们得到了什么?作为一名党员受点委屈又算的了什么?”望着这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兵,让我想起了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话:“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兵心不老光常在,化为灯塔照后人。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里,这本汇集汝南老兵红色基因的心血之作,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相信一定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赓续红色基因,绰励奋发,笃行不怠!(作者:李雪阳单位:汝南县政府办信息调研室年10多月24日星期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