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北岭于元末建村,因地处芒砀山脚下,当时为丘陵地带,又隶属于永城县最西北端,故名北岭。后因此距永城、夏邑两县县城都较远,村民多在此交易买卖,一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繁华成集市,得名北岭集,名声远扬。古有“北岭集,南岭店,当中加个永城县”之说,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县,成立北镇人民公社。年辙北镇人民公社,改为北镇乡,全乡行政村总数由原来的34个增长到35个。年2月22日,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北镇乡撤乡建镇,正式称为北岭镇。
北岭镇
“岭”在字典里的解释为“山,山脉”,顾名思义,北岭应该与山有关。考察北岭的来历就要找到对应的南岭,南岭就是永城南的侯岭乡。候岭的地名因其境内有柏山得名,属于邙山山系的一部分。
寒武纪
大约5.7亿年前,属于地质上的寒武纪,永夏连同长江以北的皖中皖北地区均是浅海环境,森林植被茂盛。约1亿年前,即地质上的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青藏高原迅速隆起,和青藏高原同处于太平洋板块上的永夏和皖北这一区域也迅速抬升,原本的浅海海域变成了大片的陆地,其中极少数地点因受力不均有岩石隆起或者岩浆涌出形成了山,最终在河南的最东部和安徽北部相连的广阔的平原上,就有了一些呈线状排列做点式分布的孤立山头,如永城的北边的芒砀山、南边的柏山,安徽的石弓山、相山、烈山,苏北徐州的云龙山等。
火店镇周庄村西北方向的无影山(地下山)
这条山系大致呈东西偏南走向,自邙山向西地质运动逐渐走弱,进入夏邑的火店乡山脉已经在地面以下,火店镇周庄村的无影山曾经被开挖取石,就是明证。北岭镇还有一句顺口溜,“朱、付、刘楼三个庄,当中夹个卧龙岗”,指的是北岭镇西北的三个古老村庄。付楼村北有一个被称为“卧龙岗”的地点,一块岩石刚及于地表,呈点状喷射之势,就是地质运动神来之笔。有人认为这是一块古代石碑,但是向下挖掘却找不到根,由此可知是自然形成。
现在的北岭镇地势并不见高,是因为黄河的泛滥淤积,大概在元朝及其以前,这里应该有明显的山岭存在,因为黄河是在元代开始为害中原的,从夏邑大圣寺、骆集塔坡王庄的考古挖掘可知,当时的地面都在现地表五米以下。
明永乐元年(年)山西省高平县建宁村侯氏迁民来到永城的侯岭乡,在二郎庙湖地中的南北高岭上建村,始称侯家岭、侯岭寨,现称侯岭子,简称侯岭。过去永城曾有“南岭北芒”的说法。由此可以确定,明代及其以前,候岭、北岭在永城县的东南、西北对应,这才有了“北岭集、南岭店,当中夹个永城县”的说法。群众另一说北岭集与南岭店都与永城县城距离30公里,南岭店当指今涡阳县马店集一带,此事无法佐证。
北岭集(北岭镇)、南岭店(侯岭乡),当中夹个永城县(永城老城)
从以上分析可知,北岭集在明代之前就是先民们生活的地方,人流物流集散之地,北岭镇的历史悠久可想而知。
鱼放火鸡杀人付楼村无付姓
在北岭镇,一些村落的命名与姓氏颇为奇怪,如邝庄没有姓邝的,朱楼没有姓朱的,曹庄没有姓曹的,最有意思的是付楼没有姓付的,而且有着“鱼放火”“鸡杀人”的故事。
明朝末年,有付姓迁居于北岭一带,因建土楼得村名付楼。付姓祖先有一人高中武状元,家道殷实,但他为富不仁,欺负乡邻。麦收季节,他命人在打麦场上打木桩,木桩上放木板,木板下挂铃铛,叫打响场,导致村民都休息不好,引起民怨。后来付家家道渐败,克扣丫鬟、长工租金,大家吃不饱饭,一日丫鬟在后院偷吃煎鱼,由于油热,鱼一打挺,将油浇在柴火上,引起火灾,此乃“鱼放火”。付家家具损坏,无钱购置,请一木匠到家维修。晚上木匠睡在牛屋,将凿插在窗棂上。谁知,窗户上边有鸡栖息。五更时分,鸡打鸣,将凿弄掉,正好插在木匠喉咙上,导致死亡,此乃“鸡杀人”。因“鱼放火”“鸡杀人”,加之打响场又引起四邻不满,付姓状元一病不愈而亡,无子嗣的他没有继承人,从此付楼无付姓。
四方井破奇案寨里桥分县界
目前,在北岭集一带还广泛流传着“四方井破奇案寨里桥分县界”的故事。在北岭镇政府后有一口百年古井四方井,为清康熙十六年(年)所建。当时的北岭集政通人和,商贾云集,百姓安居乐业,集里有一富商在北岭集(当时属永城)和大寨里之间修井一口,此井深10米,上方下圆,得名四方井。该井井水清澈,香甜可口,北岭集和大寨里两村居民饮食皆用此水。
四方井后来发生一桩奇案,由此引发了永城、夏邑两县重新划界的趣事。民国初期,某日,北岭集一村民在四方井挑水,发现有一农妇淹死在井里,遂逐级上报,永城县县长急忙前来破案。因北岭集距离夏邑界较近,加之永城、夏邑两县县长又是同学,永城县县长遂邀请夏邑县县长前来一同断案。断案期间,因命案奇怪难破,两县长同学打赌,谁先破案,谁就可把县界向另一方挪。结果,夏邑县县长先破了案。当时,两县县界位于后仇庄西利民沟处,夏邑县县长就找了一个膀大腰圆的男子拔出县界桩向东挪,一口气向东扛了约1.5公里,走到大寨里和北岭集两村之间的寨里桥头处累得再也走不动,停下歇息,于是就地将县界桩栽到了此处。从此,永城、夏邑两县以此桥为界,直到年北岭镇划归夏邑县。
四方井的故事因命案而传奇。如今,因自来水工程的实施,四方井早已多年废弃不用,老井已被用井盖盖罩,四周布满了青草。而在北岭小城镇建设中,所规划的11纵8横的道路,其中一条就以四方井路命名,彰显着古井传承至今的文化魅力。
联络站反清剿丁大娘帮脱险
孙大庄村位于夏邑县北岭镇南4.5公里处,全村仅有多人,隶属于孙杨集村委,原属永城县太邱镇,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县。在20世纪40年代,全村只有3大家、30多口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村落,当时却是民主政权的重要联络点,并在此发生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事件。
阎济民(~)
年8月抗战胜利,日伪政权崩溃,国民党政权接管永城县。与此同时,永夏大地民主政权建设也如火如荼。年1月,中共雪枫县委成立,鲁禹道任县委书记兼县长,阎济民任县委副书记。此时,国民党永城县政权实行“五家连坐”白色恐怖,扬言:凡喝共产党一碗凉水者都要枪毙活埋。雪枫县军民被迫奋起反击坚持游击战争。当时,中共雪枫县委的联络点设在太丘区孙大庄西头丁忠良(乡支书)的家里。他父亲丁福标、母亲丁大娘都对革命很热心。阎济民(今永城市芒山镇磨山村人)就常住在丁大娘家,指导全县军民反“清剿”斗争。丁大娘家墙外是庄稼地,屋里的地道向南一直通到张保楼,有这样一个地道,一旦发生意外,可以马上转移。
年6月,国民党军新10旅配合永城县保安团开始为期33天的拉网式“清剿”,对革命军政人员、烈军属和积极分子逮捕杀害。一天,阎济民和中共太丘区委书记丁云杰等在张保楼地道内研究反“清剿”斗争情况时,派区委通信员刘永祥外出侦察情况。不料,刘永祥刚到孙大庄就被从孙杨集来的敌人包围逮捕了,他经不起严刑逼问,便供出了孙大庄、张保楼地道情况。
孙杨集离孙大庄、张保楼只有二三公里,敌人直扑丁福标家,跑到屋里就去搬压在地道口上的囤。丁大娘知道有人泄露了机密,马上冲过去大哭大闹,让地道内的同志听到马上逃跑。狠心的敌人一枪托把她砸昏,窜进地道逮捕了来县委汇报工作的演集区区长汤继山和武凤林,当地基层干部孙美全以及丁大娘的丈夫丁福标。丁大娘苏醒过来,拼命拽住丁福标不放。敌人把她跺倒在地,然后又把4人五花大绑起来,押往孙杨集。
孙大庄至樊集
敌人回孙杨集时,机警的丁大娘叫他的小儿子小存(丁忠革)赶忙跑去张保楼地道给阎济民等送信。这时,敌人一个排带着泄露机密的叛徒也向张保楼开去。小存先到一步,阎济民等出村南门,敌人进村西头,敌人在地道口折腾一阵子,没抓住一个人影。当天晚上,阎济民与丁云杰又回到张保楼、孙大庄一带,找到刘笑萍(副县长)、李广元和其他同志,继续坚持同各地联系。孙大庄被捕的同志被关押在樊集据点,党组织多方营救,把丁福标保了出来。汤继山、武凤林忍住严刑拷打,英勇不屈,被敌人活埋在樊集菜园里。孙美全被敌人枪杀。刘永祥作为叛徒,也被敌人枪决。
通信员遭敌情孙大娘认干儿
年6月下旬,国民党在永城继续“大清剿”。一天黎明,常跟着阎济民的中共雪枫县委通信员李广元身穿便衣暗藏手枪,从张保楼地道里出来侦察敌情。不料,刚走到张大庄就被从西面孙杨集出发的敌兵发现,领着一队人扑了过来。李广元躲闪不及,急忙拐进了一条胡同逃进孙大娘家里。
孙大娘正在和刚过门的儿媳在院里烧鏊子烙单饼,看见李广元过来,又听见街上的枪声、狗咬,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急忙站起迎过来说:“小李子,快把那东西给我。”李广元怕连累孙大娘全家,感动得眼里闪着泪花,说:“大娘,我走了!”“孩子,在这个时候,你往哪去?还不给我快蹲下烧鏊子翻饼!”孙大娘嗔斥着接过手枪藏到粪坑边的柴火垛里。李广元蹲下烧鏊子,新媳妇进厨房烧锅做饭。
敌人端着枪杀气腾腾闯进院里,厉声喝道:“刚才有个土八路跑到你家,快交出来!”“老总,俺家没来啥土八路。”孙大娘边烙饼边说,也不抬头看一眼。李广元故意把鏊子底的火弄灭,在那里趴着身子吹火。敌人指着烧火翻饼的李广元质问说:“他是你什么人?”“他是我儿子。”敌人打量着李广元,半信半疑,忽然陡生一计,上前一步抓住正在厨房烧锅做饭的新媳妇恶声恶气地问:“他是你什么人?”孙大娘的儿媳妇毫不犹豫地说:“他是俺外头人(丈夫)。”这群国民党官兵一个个目瞪口呆了。他们想:这个老太婆认儿子真假难说,新媳妇认丈夫可不会乱说,看来翻饼的年轻人不是那个土八路。“走,再去别人家搜查。”一军官说。
敌人走后,李广元双膝跪到孙大娘面前,磕头说:“娘,您就是俺亲娘,俺是您的亲儿子!”孙大娘上前拉起李广元:“孩子,你这个干儿我认了,快起来,现在不是磕头的时候,敌人往东搜查去了,你快往西耪地去。”李广元扛起锄头下地,躲开了敌人的搜查,脱离了险境。李广元后来为孙大娘养老送终。
孙大庄革命纪念碑
孙大庄村民的质朴厚实与对革命干部的真情,在阎济民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刻痕。年6月,县委县政府在孙大庄立了一块革命英雄纪念碑,阎济民深情地在纪念碑左侧写道:“两位好大娘,功德大无量。人民胜利本,永世不能忘。”新中国成立后,阎济民从河南调入北京,又从首都调回河南,先后在洛阳、郑州任职,直至从河南省政协主席位置上离休,他始终对丁大爷、丁大娘和小存感恩不尽。上世纪两位老人先后作古,阎济民都给他们送终立碑。阎济民也对为革命牺牲的战友缅怀追忆和对英烈奠基的新生活憧憬不已,在纪念碑右侧的碑文上,他撰文书丹:“向伟大的老区人民致敬!革命根据地,人民打江山;英烈垂千古,星火已燎原;昔日苦艰地,红旗变新天;今朝进四化,谁不勇向前。”
北岭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红色革命文化撒遍了全镇每一片热土,是夏邑县的革命老区。阎济民、刘笑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片热土上,舍生忘死地与敌人周旋,当地传颂着丁大娘、孙大娘等当地群众出生入死掩护革命干部的动人故事。
年,为歼灭伪顽八里庄李光明部,9月7日傍晚,新四军彭雪枫领导的四师到达夏邑北镇乡彭沟涯,在这里召开战前会议,参谋长张震及地方党组织,介绍了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弄清了八里庄之敌的军事部署,通过深入的战前分析,在这里制定了周密的歼敌计划。
烈士陵园
在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中,北岭镇朱、付、刘楼三个村,先后有十九名烈士牺牲,他们的名字是:高道远、徐登科、黄绍义、张朝平、马着、徐成德、刘化银、王守银、刘祥、黄德胜、朱建设、王梢、刘怀清、刘英、王书田、李明玺、班同、刘自清、刘俊领,其中八名战士人头被铡掉。
年,夏邑县人民政府,在这里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
来源:夏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