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不断有来自吉林、辽宁、内蒙古的肉牛经纪人主动来我牛场里洽谈合作犊牛,这种情况在我刚刚养牛那会,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对于近期发生在身边的“微小”变化,养了快15年黄牛的涡阳县涡南镇亳州犇牛牧业负责人王汉魁感慨道。
王汉魁有这样的感慨不是没有原因,回想起十几年前,自己刚刚踏入养牛行业,因为养殖的数量少,到东北、内蒙古等牧区引进犊牛,牧场负责人“不屑谈”的表情,王汉魁至今仍记忆犹新。一转眼,自己已在养牛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已在涡南镇大于村、张营村建设两个总共占地约亩的肉牛基地,“厚厚的家底”,也从当初“找牛无门”到如今“送牛上门”,王汉魁直说,“终于熬出头了”。
“熬出头”,对于在涡南镇像王汉魁这样的“牛”人来说,不仅仅是对自己十多年坚持养牛辛苦付出的回报,更是这个皖北小镇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
涡南镇,位于涡阳县城以南3公里处,一座素有黄牛养殖传统的皖北小镇,生活在这里的人似乎天生就有着养殖黄牛的偏好,随着年年底省市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以下简称“牛10条”)的出台,“要看牛,到涡南”这句话迅速流传于官方、行业间,倏忽间,让这个小镇迅速火爆“牛”圈。
目前,涡南镇现有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14家,年拟新建高端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5家,肉牛交易中心一家。现全镇肉牛存栏量约头,年出栏量近头,全年产值高达1.2亿左右,年预计存栏量达头。已经形成集养殖、屠宰、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芜湖、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设立有“皖北黄牛肉”直营销售点。解决镇内就业人数41人,每年消纳秸秆近2万吨,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亩。
一串串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涡南镇广大干群在这个风雨征程的新时代,“干”出来的风生水起的发展。
如果说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话,那么“牛10条”,对于涡南镇的广大养牛户,无疑是最大的机遇,但是遇到这个机遇,并不是靠刻意的准备,而是十数年来秉持着一颗守住寂寞的养牛“匠心”与振兴肉牛产业政策的相遇。
“我对‘牛十条’中开展‘活体贷’这条政策举双手赞成,说实话,养牛的资金需求量和风险比较大,拿出全家一辈子的积蓄,一点也不夸张,现在有了‘活体贷’,每头牛保费元,最高保险金额1元,省市县补贴保费的80%,我们每头牛的保费实际只需要自付元就行了,不但给牛上了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更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有充足的精力放在扩大规模上。”一位牛场负责人激动地说。
说起“牛10条”,涡阳县发强肉牛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因为我不识字,‘牛10条’是我女儿从头到尾念着给我听的,‘支持涡南镇养牛小镇的建设’这句我听得最带劲,说明我们镇这些年养牛,县里终于看到了。”
“‘牛10条’出台后,经过前期宣传、摸排,目前我镇共有5家拟建新场,为提高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我们镇专门成立了由农综、自规、环保等相关站所组成的工作小组,列出办理清单,让养殖户一目了然、一次办齐。”涡南镇主要领导谈起如何发展肉牛产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是介绍道。
对于涡南镇,如果说,过去十余年的沉下心做大“黄牛”产业是一种量变的话,那现在的“火出圈”就是由量变到质变最好的诠释。
(柯南李绍喆马伟亮)
编辑:张佳佳
责编:肖玲
审核:袁享林